科创中心

一、项目简介

 

       2023年2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科创中心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和未来发展方向,注重基础学科研究,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努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该中心以数学建模、计算机、人工智能、经济、金融、生物、化学与美学为核心,立足优势学科发展基础,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构建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为拔尖且具有学科发展潜力的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探索拔尖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机制,最终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

 

 

二、面对对象

 

       该项目旨在为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即将进入大学的优秀高中生提供科研项目支持,同时也欢迎其他对提升科研能力感兴趣的人员参加。

 

 

三、项目内容

 

       针对青年教师,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科创中心将提供科研创新的平台和资源。我们将组织专业的课题研讨会,发挥科教资源集聚、高层次人才会聚、学科交叉融合等优势,帮助青年教师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此外,我们还将提供多种实验设施和平台,为教师开展科研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通过与优秀的科研团队深入合作交流,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晋升和职业发展机会,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针对硕士研究生,科创中心以“优质资源倾斜+顶尖师资汇聚+科研训练支撑”为特色,开展“强数理基础、重学科交叉、融人文素养、拓国际视野”的本硕博贯通培养。中心将以科研项目为牵引,实施贯穿本研的科研训练,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人才高地建设为依托,完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探索高校和企业“双导师”制,在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攻关、联合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针对优秀高中生,科创中心旨在为拔尖且具有学科发展潜力的青年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探索拔尖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机制。中心将汇集基础学科优质资源,搭建针对不同阶段培养需求的多层次、开放式实践能力训练平台,通过创新项目、导师科研项目等实现学生学科思维训练、科研意识塑造的整体协同,并为学生配备国家级博士导师,实行“一人一博导”,强化“研教结合”,实现“数理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专业思维宽广、综合素养深厚”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四、课题方向

 

       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科创中心主要以数学建模、计算机以及信息工程研究方向为基础,致力于发掘这些技术的巨大潜力,将其应用于各领域,提高行业效率,促进社会发展。围绕基础学科的研究内容,在经济与金融、生物与化学、艺术与美学、工程与环境等方向进行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创新,激发创新主体与科技人才的活力,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对其他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学者,研究院将提供相应的研究平台和大量的资源支持。

      

       在数学建模方向,我们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数学的建模方法,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形式化,并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我们的研究方向涉及了微分方程、数学分析、数值计算、优化理论、随机过程、图论等数学学科,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医疗卫生、金融、工程和国防等领域,推动数学应用的创新和发展。

 

       在计算机方向,我们的研究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物联网等热门领域。我们致力于开发高效、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和算法,以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我们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家居、金融和医疗等领域,促进计算机与各行各业的紧密结合。

 

       在信息工程方向,我们的研究关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们的研究方向涵盖了通信、信号处理、网络通信等方面,将信息技术与各个领域紧密结合,提高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在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五、组织架构和项目流程

1、科创中心组织架构

2、项目流程

联系人:徐老师  杨老师    电话:15960386556 0755-26017799

专家概述:

       深圳研究院科创中心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于应用,旨在培养和招募一流的研究人才,为我国学术界和工业界提供前沿的科学技术支持和服务。

       科创中心的专家团队目前已有13位专家学者,包括12名教授和1位研究员,且均为博士生导师。所有专家学者均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这些专家学者涵盖了多个领域,主要以数学、计算机以及信息工程等为基础研究方向。数学方向涵盖了微分方程,几何分析,流体动力学,数学经济等领域。计算机方面主要包含了计算机系统软件,计算机安全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的研究领域。信息工程研究涵盖了通信工程,信息安全,商务智能,大数据等方面。受邀专家都多次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在国际一流杂志发表数篇极具影响力的文章,具备极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丰富的研究资源。

六、专家介绍

      理学博士,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学科研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非线性偏微微分方程和几何分析。

      清华大学首批教学科研系列责任教授,曾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荣誉称号,国内外主要学术团体兼职有:《数学评论》(ZentralblattMath.)评论员,NortheastenMath.J.和中国《数学进展》等杂志的编委,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和秘书长。

      三十年来一直从事几何、物理和应用科学领域中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在Amer J Math(2014)、 Adv in Math(2014,2015,2019)、 J. Differential Geometry(2013)、 J. Reine Angew Math (2006)、 Calc&PDE(2016)、 JFA(2018)、 Siam J.Appl.Math(2013)、 Siam J.Math Anal(2007)等国际重要杂志上发共发表论文50多篇, 在均匀化理论、超导漩涡与平均曲率流及其平移解、Monge-Ampere型方程等非线性椭圆和抛物偏型微分方程等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被一些著名数学家(其中菲尔茨获得者2人,国际数学家大会1小时大会报告3人,45分钟邀请报告6人)在 Acta Math、J. Amer Math Soc、Adv in Math、 J. Reine Angew Math、Comm Pure Appl Math、J.Europe Math Soc、Arch Rat Mech Anal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引用。

简怀玉  教授

清华大学

01

       博士生导师,中国数学会理事,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责任教授,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应用数学”学科负责人,200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入选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学术创新人才,2011年入选北京工业大学京华人才,2013年入选北京市长城学者。现为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院长,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留学基金会议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可压和不可压流体动力学方程以及物理力学交叉科学中的量子Kinetic模型的数学理论,已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s in Mathematics(美国), 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2篇), SIAM J Mathematical Analysis(6篇), Communications i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4篇), 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6篇), Mathematical Models & Methods in  Applied Sciences, Journal Mathematical Physics(4篇)等上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2009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Sobolev空间与偏微分方程引论》编著一本。

       曾连续5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重点类项目等多项基金等省部级以上基金20余项。

王术  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

02

      理学博士,吉林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吉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秘书长、吉林省数学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微分方程的理论与应用以及微分伽罗华理论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2005年和2009年两次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07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第二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012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和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并被评为长春市第五批有突出贡献专家。

史少云  教授

吉林大学

03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研究,证明了包含高阶导数的多重变分极小点的部分正则性,扩充L. C. Evans的工作(Evans 1986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45分钟报告内容)到一般情形; Landau-Lifshitz方程组像调和热流一样具有二次增长,但缺少能量单调性,给正则性研究造成困难,通过构造广义单调性不等式,给出了Landau-Lifshitz方程的奇异集的维数估计,并运用几何测度论的方法分析了奇点集的结构---随时间按照拟平均曲率运动,给出了blow-up公式。近几年来,主要集中在复杂流体方程的研究。2004年应邀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华人数学家大会上做45分钟报告。10多年来参与国家基金委的重点项目《非线性椭圆和非线性抛物方程》《退化与奇异偏微分方程在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主持多项国家基金委面试项目。编写研究生教材《变分法与偏微分方程》《椭圆型偏微分方程》。

刘宪高  教授

复旦大学

04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委员,上海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期刊Comm. Pure Appl. Anal. 和Commun. Math. Anal. Appl. 的编委, 上海市曙光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精品课程“工程数学(系列课程)”负责人。

李亚纯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05

      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江苏省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兵工学会应用数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数学基础课程教指委委员。

      主持多次国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一本。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

      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内容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几何侧度论,金融风险,承担国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等项目。

杨孝平  教授

南京大学

06

       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国家精品共享课程《数学建模》,福建省教学名师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福建省应用数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首届厦门大学新世纪优秀人才;厦门市重点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天元基金多项,曾参加973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主持985项目多项;曾多次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多次应邀访问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数学系以及中科院和国内外重点高校数学系所。

谭忠  教授

厦门大学

07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潜在变量模型、非/半参数模型及时间序列分析的研究工作,多次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统计系进行合作研究。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是Bayesian Analysis;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 Theory and Methods;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 Data Analysis ; 数学学报; 应用数学学报; 数学物理学报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王海滨  教授

厦门大学

08

      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厦门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两校的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学科、人工智能学科、中医诊断学科),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专委会副主任;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网络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先后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省科技重点项目、省基金项目、深圳科技计划项目等研究,完成过近二十项科研项目,其中有十多项通过省部级鉴定,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两项、厦门大学2005年度“中国建设银行奖(教学类)”、厦门大学2010年“中国工商银行奖(科研类)”,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8项;指导学生参与SCILIB国际软件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

李绍滋  教授

厦门大师

09

      中山大学数学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科技部)、广东省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数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科协常委、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常务理事、国际胜任力委员会常务理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指导专家组成员、2011-2015年国家973计划重大科研项目信息及相关领域若干重大需求的应用数学研究骨干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图像融合识别与导向过程的数学理论和方法”负责人。研究兴趣为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计算机安全,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等。现发表论文120多篇,完成纵横向项目20多项。

姚正安  教授

中山大学

10

      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学院院长、研究领域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荣获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颁发的第二届杰出教学奖。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非线性双曲型偏微分方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利用补偿列紧理论研究双曲守恒律组近似解的收敛性及弱解的存在性;具有耗散结构的双曲守恒律组解的渐近行为;具有真空的Navier-Stokes 方程组及相关流体力学方程组解的爆破准则和整体经典解的存在性;Boltmann方程及Vlasov-Poisson-Boltzmann 方程解的存在性及解的大时间行为等。

朱长江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11

      广州大学信息与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首届高校百名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曾任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长期从事基础数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连续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国家级与省部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连续主持了三届国家级创建名牌课程项目,主持了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及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主编了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获得过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南粤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及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教育与教育研究工作,先后主讲过“数学分析”、“高等数学”、“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经济数学”等近十门本科生课程,主讲过“算子代数”、“有界解析函数”、“多复变函数”、“现代数学概论”、“论文写作指导”、“问题驱动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等若干门硕士与博士生课程。在核心期刊发表教育研究论文二十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3年获得国家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9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入选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主持过多项国家级教改项目“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实变函数”以及多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3项,主持省部级科研基金若干项。在Advances in Mathematics、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等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

曹广福  教授

广州大学

1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研究员,博导,原厦门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全国高校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联合实验室副主任、福建省智能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厦门市软件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厦门市外商投资局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国际数据挖掘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数据挖掘、商务智能与eBusiness、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信息安全、通信工程、数学模型与金融工程等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已发表了150多篇论文, 其中80多篇文章被SCI (20篇)、EI(50篇)、ISTP(30篇)检索。承担了“985工程”二期、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加拿大NSERC研究基金项目。

姜青山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13

科技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