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体验总书记人民情怀

首页    新闻资讯    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体验总书记人民情怀

 6月12日至14日,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党员、干部在副院长郑庆喜和高新南区党委副书记马丽芳的带领下,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 ——福建宁德赤溪村开展党日活动,接受党性教育。

 13日上午,研究院一行来到了“中国扶贫第一村” 赤溪村,学习参观畲族民俗博物馆、扶贫展示厅、文化活动中心等处,听取村直属支部钟而钊书记介绍赤溪村30多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摆脱贫困、建设全面小康村的奋斗历程,一起感受赤溪村的幸福嬗变

image.png

(图一:赤溪村口石碑留影)

image.png

(图二:赤溪村街貌)

 在畲族民俗博物馆内,馆长向我们展示了福鼎市文化馆原馆长马树霞老先生退休后通过近二十年,收藏的百件精选藏品,讲解了实物背后的神奇传说故事;大家对畲族人民在辛勤劳动中升华出的工艺作品技艺精湛表示惊叹,体会到一代代畲族人民对其民族文化精神传承的不懈努力。

image.png

(图三:博物馆部分作品展示)

 研究院一行还在村直属支部书记钟而钊的带领下参观了扶贫展示厅和文化活动中心,大家一起重温了赤溪村脱贫的发展史,并且观看了2016年新春习总书记向村民们拜年的影片。

 赤溪村是一个畲族行政村,全村408户1806人,其中畲族群众802人,党员44人。三十多年来,赤溪村党总支始终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坚持“四强四引领”党建扶贫工作,把组织优势化为扶贫优势,把组织活力化为攻坚动力,团结带领畲、汉党员群众走出一条“生态立市、旅游富村”的脱贫致富路,先后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村党支部强化核心引领作用,持续深入开展“党建富民强村”工程。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13649元,村集体收入32万元。2015年1月29日,赤溪村扶贫工作成效得到总书记习近平的批示肯定;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网演播室与赤溪村民进行在线视频交流;2015年12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亲临视察,把赤溪村扶贫工作作为扶贫开发“宁德模式”的典范。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图四:文化活动中心观看总书记习近平与村民在线交流影片)

 午后,钟书记带领研究院一行感受村子里内另一项旅游产业新貌——《漂亮的房子》,一起探索人、自然和建筑关系,体验赤溪村老宅改造,醉美小溪村“烟笼厝”民宿。

 这座古厝位于赤溪村的一个自然村——小溪村。小溪村的祖辈因为当年躲避战乱来到这个山谷,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因为交通不便,小溪村大多数房屋被废弃。这栋古厝在改造前是被遗弃的老房子和羊圈。

 改造后的烟龙厝,保留建筑的原始木质结构,雕花镂空,打造出古朴安静的氛围,展现着东方的含蓄美。屋檐采用中国南方常见的曲檐,自然的弧线屋面和连绵的远山,山间的云雾融为一体,庭院则用园林布景装点,清新典雅,古色古香。旧屋改造,化腐朽为神奇,赋予了已经被废弃的古厝丰富的文化内涵,焕发出勃勃生机。赤溪村又一次站在了文化旅游发展的潮头。

image.png

(图五:房子改造前)

image.png

image.png

(图六:房子新貌)

 通过本次走进“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参访学习活动,研究院的党员、干部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农村进行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实现了农村建设的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目标,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进一步提升了参访人员的政治素质,增强研究院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刻感悟“滴水穿石”和“弱鸟先飞”的精神,体会新农村建设辉煌成就,牢固树立了“四个意识”,增强了“四个自信”。

 同志们表示要在日后的工作中,学习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立足工作实际,充分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工作能力,助推研究院发展更上一层楼!

2018年6月21日 10:2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