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凤凰,飞自南强——访中国时尚设计师曾凤飞校友

首页    校友动态    “金顶”凤凰,飞自南强——访中国时尚设计师曾凤飞校友

人物名片:

曾凤飞,福建霞浦人。1988年,因年幼丧父而辍学的他离开了小渔村,进入厦门大学图书馆工作一年,经济学院工作三年。尽管只受过几年的小学教育,但曾凤飞勤奋好学,凭借多年的坚守和不倦的追求,于1993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服装设计,开始设计生涯。自1999年获得中国(南宁)现代民族服装服饰设计大赛优秀奖开始,他在每年的各项赛事中屡获佳绩:全国唯一一个五届年度“中国最佳男装设计师”、2007年《时尚先生》“最具风尚设计师大奖”、第十六届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从2008年自创中式男装“曾凤飞(ZENGFENGFEI)”品牌以来,他默默推广着自己的着装理念,他的品牌渐渐成为国家政要、商界精英、文化名人参加重要活动时彰显中国身份的绝佳选择。随着2006“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当选朝阳文化创意精英榜“十大精英人物”和2010年荣获“厦门拔尖人才”称号,他的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目前,曾凤飞现任厦门凤飞服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时装艺术委员会委员、亚洲时尚联合会中国委员会理事等职务,成为中国时尚设计的实力派领军人物。

 

渔村赤贫子弟、厦大图书馆员工、中国设计大师,这看似难以组合到一块的三个词组,曾凤飞却用自己传奇的经历将它们融进自己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未来,让我们透过曾凤飞朴实真挚的语言,一同体悟他所创下的一连串“奇迹”背后所付出的默默坚守与孜孜追求。

 

昼工夜读,一个馒头撑过极简岁月

谈起与厦大的机缘,还得追溯到1988年。那一年,当了十余年渔民的曾凤飞在心中梦想的驱动下,走出渔港,来到厦门。在财经系陈马宝老师和图书馆洛鸣珍老师的推荐下,他成为厦大图书馆管理员。那段岁月按曾凤飞的说法是:“那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也是我实现梦想的起点。”

“早上八点前进入图书馆开始工作,傍晚下班后奔往八中上夜校补习,下课回校后继续自习至十点熄灯”。曾凤飞清晰地向我们回忆着当年的情景。当时,靠着那份图书馆管理员微薄的工资,他的生活并不宽裕。食堂里早晨买下的一个馒头,他总是早上吃一半,留一半作为晚上充饥。物质条件的拮据并没有使曾凤飞丢下对精神食粮的渴求,相反,初入厦大的他深感自身文化素养的不足,犹如一块干瘪的海绵吸取水分那样如饥似渴地从书籍的海洋中汲取文化精华,一刻也不愿停歇。刚从渔村走出来的他甚至连自己的姓氏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书写正确,而一入厦大所直面的那种强烈落差感则化为一股促使曾凤飞博览群书、奋发图强的原动力,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图书馆管理员,这份在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工作,他倒是乐在其中。他始终一丝不苟地处理图书分类、资料整理工作,日子久了便练就了一项真本事:若前来借阅的老师、同学询问一本书身在何处,只要看一眼该书的编码,曾凤飞就能准确地说出它处在哪一个书架上的第几层。

厦大图书馆拥有各类藏书,每一本都可能是打开某个领域的一块敲门砖。“近水楼台先得月”,曾凤飞不愿浪费了这等好机会。在馆期间,很多经典名著他看了不止一遍。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等著作让他产生了很大共鸣,带给他的激励一生难忘;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张爱玲的系列作品中人物出场所穿戴的华丽服饰令他着迷,为他日后的设计理念埋下了一枚种子,曾凤飞感叹道:“现在看来,他们就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设计师!”日积月累的广泛阅读不仅增长了曾凤飞的知识,更赋予了他多元的思想逻辑,更塑造了他至纯至善的人格品质。那段厦大图书馆的经历留给了他很多好习惯:“现在每到一座城市,我都会找机会去看看那里的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这些地方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曾凤飞如是说。

一个个馒头,陪伴着曾凤飞走过了五年极简岁月,回望这段极其俭朴极其简单的日子,他从未抱怨,而是认为自己十分的幸运。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厦大学子,但他却真正意义上受到了校园环境的熏陶,学会了安静思考、懂得了慢享生活,这样的心境令他受用一生。如今的厦大在校学子,更应当珍惜图书馆,珍惜美好的学习环境,让梦想离自己更近一步。

 

中体西用,一支画笔勾勒缤纷世界

来到曾凤飞在厦门的工作室,整洁是其给每一位来访过此的人的总体印象。倘若观察一番就会发现:桌上盛放着霞浦特色美食、门边悬挂着当年白城海滩油画写生图、墙上整齐排开的设计手稿、窗台绿意盎然的植株,它们无声地告诉我们——曾凤飞是一位注重细节的人。其设计之路上亦是如此。曾凤飞热情地展示了今夏设计作品,从领口、口袋等细微之处的多样化独到设计、再到或暗藏古文、或飘逸柔软的高品质衣料选择,无不凸显着他的设计才华,服饰在他的手里仿佛变成了富有灵性的生命体。“中体西用”是曾凤飞坚守多年的设计理念,从他的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出“东方元素”是他不曾抛开的设计主轴,中华悠久文化是他迸发设计灵感的一块宝地,曾凤飞说出了自己今后的设计路线:“我想从中提炼出设计元素,转化成自己的设计语言、选用自己设计的材料,拿出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作品来打动人,向全世界展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交流。”

自1999年中国(南宁)现代民族服装服饰设计大赛上崭露头角以来,曾凤飞的设计生涯越走越顺畅,一项又一项充满肯定与赞誉的奖项被他收入囊中。不只是人们所熟知的男装,在女装、童装、内衣等项目上曾凤飞均拿过金奖。因此同行们时常与他开玩笑说:“唉,你又来参赛了!看来我又没希望拿大奖啦。”

成绩的荣光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无悔付出和不懈追求,正如“凤凰涅槃”的典故,唯有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才能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升华。“凤鸣惊天地,飞翔遨宇宙”,人如其名,曾凤飞就像那只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凤凰,终于在人生的舞台上完成了从渔民到设计师的华丽转身。提起一路走来所遭受的艰辛,曾凤飞不愿细数,用一句“别人开着车在高速路上跑,我只能用跑步来追赶”平淡地道出当年的辛酸。“我所遇到的挫折并无威胁到我的生命,不过是需要耗费些时间和体力,事后休息一下就能恢复了”,曾凤飞的哥哥一次出海后便再无归来,这让人心痛的事故使他对人生的一些事看得很开,“渔民出海时刻有生命危险,我现在的职业没有这样的风险,并且又是我所喜欢的事业,就算有再多苦,作品出来之后一切都纾解开了。”

一支支画笔,见证了曾凤飞十几年设计生涯中的忘我追求。早年他曾经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到夜市里摆摊,也曾为厦大的一些文艺表演设计过演出服,如今回望过去走过的路,曾凤飞坦言成功贵在坚持,“很多人在一壶水烧到80℃的时候放弃了,而我愿意等到120℃。”

知恩图报,一场走秀期待惊艳厦大

曾凤飞喜欢人们称呼他为“曾老师”、“曾先生”,而非“曾总”。因为他觉得“老师”和“先生”这样的称呼含有实实在在的尊重之意。这种看法其实来源于当年厦大的一批优秀教师:财政系的陈马宝老师、图书馆的骆鸣珍老师、建筑系的秦长安老师……回忆起那些给过他无私帮助、无数鼓励的老师们,曾凤飞的眼里溢满感激的泪光。在图书馆工作一年后,曾凤飞又被推荐到经济学院做工勤。因为平日里工作勤快、出色,经院的老师们都十分喜欢这个有美术天赋的小伙子,纷纷介绍美术系的老师与他相识。连邓子基教授也赞叹:“曾凤飞是最有天赋的设计师。”

当年,很多美术系、建筑系的老师手把手教他关于素描、关于色彩等专业知识,从小酷爱画画的曾凤飞在厦大首次得到了较为系统的专业指导,他由衷感叹:“我所遇到的老师都很友善,我所遇到的学生都富有理想。”曾凤飞十分迷恋厦大校园,即使他的身离厦大多年,但他的心从未离开,工作之后仍多次到厦大图书馆阅览书籍、到芙蓉湖畔静坐遐思、到教室旁听哲学、历史等课程。大学这座象牙塔在他的眼中是无比圣洁美好的,他说:“在这里,没有人会去斥责学生做错了什么,一些错误总能得到包容和原谅,校园到处洋溢着呵护、温馨的氛围”。因此,当他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便怀着一颗感恩与回报的心到一些高校担任客座教授,把当年厦大老师们对他所付出的贴心关怀用自身行动再度延续下去。

如今,走遍世界大舞台的曾凤飞表示,在他的心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心愿:在厦大芙蓉湖畔办一场时装秀。这场时装秀计划挑选100套曾凤飞亲手设计的服饰前来展示,届时不但会邀请国内外顶尖名模登台,更鼓励在校学子参与其中,共同打造一场视觉盛宴。曾凤飞说,厦大给了他莫大的自信,这自信既来自于知识的积淀,又来自于人格的塑造:那份南强人的求胜之心,那种不计功名的洒脱气质引领着他不断挑战设计生涯的新领域、不断开创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巅峰。把厦大赐予他的法宝带回厦大,激励厦大学子奋发图强,是曾凤飞心中最大的愿望,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场华丽的时装秀能实现他的愿望。

访谈过程中,曾凤飞多次谦称自己是“厦大的冒牌学生”,但实际上,这些年他一直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校训,早已当之无愧地成了一名“厦大人”。

曾凤飞寄语厦大青年学子: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大家要分清“我想要的”和“我需要的”。“想要的”就是通过努力够得着的理想目标,朝着它一步一步去跨,有时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都不要紧,要懂得享受这一过程;“需要的”则是眼下的生存问题,吃、穿、住等维系生活的事要自己负责、自己摆平。人这一生,其实就是在获得“我需要的”基础上,不断行走在追求“我想要的”征途上。

(曹熠婕 林紫薇)

本栏目由校党委宣传部、校友总会秘书处联合主办

2016年12月8日 17:4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