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校友张存浩:厦大是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

首页    校友动态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校友张存浩:厦大是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

人物名片:

张存浩:男,山东无棣人,1928年2月出生于天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1943年,张存浩考入国立厦门大学化学系,次年转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1947年毕业。1950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及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执行局成员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理事长。1988年,厦门大学北京校友会成立,张存浩任该会副会长,2002年至今,任名誉会长。

张存浩与合作者4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4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还曾获陈嘉庚化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2014年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人民大会堂大礼堂的主席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把大红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证书交到了获奖者之一张存浩的手中。86岁的张存浩赢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荣誉。

随着媒体的聚光,张存浩厦大校友的身份也呈现在世人面前——1943年,15岁的张存浩考入国立厦门大学化学系,一年之后,转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就读。2001年,我校编印的《南强之光——厦门大学知名校友传略》一书中,张存浩被收录其中。

结缘厦大

1928年,张存浩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张铸早年留学美国,曾任天津化工局高级工程师。母亲龙文瑗系云南哈尼族人。

张存浩2岁起,母亲就开始教他识字。抗日战争爆发时,张存浩正在读小学。因不愿自己的长子接受日本奴化教育,龙文瑗毅然将9岁的张存浩交给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父傅鹰、姑母张锦抚养。

傅鹰是享誉中外的物理化学家,是新中国最早的学部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张锦23岁时在美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是当时中国有机化学领域鲜有的女博士。

1939年,应时任厦大校长萨本栋邀请,傅鹰来厦大任教。自幼由傅鹰、张锦抚养的张存浩因此跟随姑父姑母到了长汀。张存浩在长汀中学完成了中学学习,1943年考入国立厦门大学化学系。

那么,为什么张存浩仅在厦大就读一年?2011年,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建院90周年时,该院曾对我校化学学科发展简史进行了梳理,其中的一段记述还原了这段历史——

萨本栋校长钦佩傅鹰的学识渊博和正直为人,当时正值萨本栋身体有病,便多次推荐傅鹰接任厦门大学校长职务。但国民党当局却诱迫他参加国民党。傅鹰坚定地说:“如果当校长一定要加入国民党,那我宁可不当校长。”这么一来,傅鹰无法在厦门大学立足,1944年,傅鹰、张锦夫妇离开长汀到重庆任职。其侄张存浩也随之迁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学习。

回忆厦大

虽然在厦大求学仅有一年,但因为姑姑和姑父的关系,张存浩在长汀的四年,一直住在厦大校园里。在厦大生活、学习的那段时光便成为张存浩脑海中抹不去的记忆。

2009年,我校出版老校友对厦大记忆的文集——《南强记忆——老厦大的故事》,该书收录了张存浩两篇文章,一篇是《长汀情怀——忆长汀厦大的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另一篇则是《姑父傅鹰教授百年诞辰》。

在《长汀情怀》一文开头,他便直言自己在长汀厦大度过了难忘的青少年时代。文章最后,他这样写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厦大, 经过几次重大的发展,今天的水平、规模,各方面都是过去所不可同日而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今天的厦大拥有着若干出类拔萃的青年学术集体,这预示着:21世纪的厦大,创新加继承,必将展现世界级的学术辉煌,并为国家的振兴和强大做出非凡的贡献。”

此外,该文还特别提及三个人:萨本栋、傅鹰和蔡启瑞。  

他说,萨本栋是“使我终生缅怀的”。他回忆说,萨校长十分注重基础课程教学,他是当时具有最高学术声誉的名教授,但他每个学期亲自讲授“初等微积分”或“普通物理”。在他的影响下,谢玉铭(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的父亲,编者注)教授亲自讲“普通物理”,傅鹰教授亲自讲“普通化学”。

张存浩说,厦大这一基础课讲授阵容,不仅为国内所仅有,而且从6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是很难找到的。  

张存浩对蔡启瑞教授“特别敬佩”。他说,衷心感谢蔡启瑞教授当年手把手地给予我指导。他认为,傅鹰和蔡启瑞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从事液体色谱的研究,远在马丁和辛格的诺贝尔级工作之前,他们在当年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成为世界色谱研究的先驱。

张存浩对1944年初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李约瑟到厦大学术交流时,年轻的蔡启瑞老师在大会应对自如地和李约瑟侃侃而谈的情形记忆犹新,他说,“这说明厦大在那时就拥有冲击世界水平的学术潜力”。

2013年12月2日,我校举行“蔡启瑞院士百岁生日暨厦门大学催化学科创立55周年”庆祝大会,张存浩特地发来“恭贺启瑞师百岁华诞”的贺词,上写“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李 静  周民钦 综合报道)

2016年12月8日 17:0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