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申报2023~2024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项目。

首页    科研动态    【科技资讯】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申报2023~2024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项目。

目录

 

政策要闻

1、抢占高地 赋能未来——各界热议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2、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征集类

1、关于征集“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4年度项目指南建议的通告。

国家部委项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市项目

1、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2023~2024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项目的通知。

2、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自主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3、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4、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申报2024年度学会学术项目(第一批)的通知。

5、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2023年度研究课题招标公告。

 

 

 

 

 

政策要闻

 

1、抢占高地 赋能未来——各界热议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ChatGPT通过谷歌程序员考试、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全球3亿个工作产生冲击、ChatGPT前两个月吸引了1亿用户……尽管ChatGPT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但在近日由科技部、深圳市政府主办,科技日报社与广东院士联合会承办的2023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海洲列出的这些信息依然让不少人惊呼。

  正如李海洲所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引擎渲染等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正带来一场难以想象的深刻变革。作为西丽湖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2023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聚焦“以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院士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思想碰撞,热议产业如何把握互联网代际变革机遇,形成关键核心技术高地,筑牢新型工业化“数智基座”。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加速赋能各行各业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正在加速赋能各行各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介绍,其团队研究出一套“盲人摸象”算法,通过建模、检测、决策3个步骤形成模式,解决目前现代制造工程系统数字化面临的太复杂、速度太快、精度太高以及数据能力不足等问题。

  论坛上,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喂牛”机器人引发关注。每当牛群快吃完草时,一台胖墩墩的机器人就将饲料推到牛群面前。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综合运用。虽然看上去似乎没那么高大上,但这项应用可为牛的主人每天节省6个小时的劳动时间。

  丰疆智能创始人吴迪说,过去几年,他们正是利用这些技术来改变劳动密集型行业。“我们的产品涉及很多领域,从农业到智能塔吊,再到畜牧养殖、清洁等。”吴迪说,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技术普惠推动那些不起眼的行业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正释放出鲜明的信号,预示着一场新的生产力变革将强势到来。”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强调,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典型技术,是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能够重构经济活动各环节,并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中国企业领跑全球榜单

  得益于丰富的应用场景需求,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全球竞争中表现亮眼。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在此次论坛上发布的《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分析》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球相关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已达4165032件,其中,中国申请量为1709581件,占比超四成。2013年至2021年,中国相关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为25.11%,超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两倍以上。

  报告分析,中国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专利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数实融合”等国家宏观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众多科技企业持续投入研发,推动关键技术领域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表明,以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和以IBM、微软、华为为代表的通信企业,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绝对主体。“无论是专利拥有量还是有效专利量,排名前十的全部都是互联网平台公司和通信企业。”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部部长孙玮说。其中腾讯以接近5.58万件的专利申请量和2.69万件有效专利量在两个榜单中都居首位,微软和IBM则在两个榜单中互为第二名、第三名。

  建立自主可控的发展体系

  正如《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分析》报告所分析的,对互联网平台公司和通信企业等创新主体而言,手握大量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为加速形成优质生产力奠定了基础,但要进一步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高地,道阻且长。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专利数量优势已经十分明显,但质量和价值仍有一定的追赶空间。报告建议相关创新主体应紧盯技术热点和空白点,着力针对技术难点提升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加大培育高价值专利力度,专利布局要跟紧“脱虚向实”主旋律。

  以6G技术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认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技术堵点可能表现在全要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球化和全过程方面。“我们要把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发展成图谱,建立自主可控的发展体系。”张平建议,我国应以自主内循环的移动产业生态为主导,对芯片、器件、核心软件及开源,乃至平台化生态应用,进行独立自主研发制造,打造完整产业生态链。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1日   发文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2、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发布,围绕引导海洋经济主体集聚发展、夯实海洋科技创新基础能力、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等五大板块,提出25条具体扶持举措,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集聚发展 扩充海洋领域市场主体

  针对目前深圳海洋新兴领域市场主体不多、体量不大等特征,《若干措施》提出打好引培资助组合拳,促进海洋机构集聚,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涉海企业、知名海洋科研机构、海洋组织等在深设立分支机构和投资重大产业项目,按不超过实际投资额的30%予以最高2000万元资助;对新引进注册的海洋企业,按不超过综合经济贡献的5%予以三年累计最高150万元资助。

  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海洋领域科技研发及关键技术攻关,对符合条件的产业科技研发项目,按不超过实际投资额的60%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对符合条件的关键零部件研发及应用项目予以最高3000万元资助;并鼓励在海洋领域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创新载体。

  针对成果转化、陆海融合以及产品试验等发展关键环节,《若干措施》中指出,对符合相关条件且在深圳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不超过实际投资额的50%予以最高800万元资助;对在受认可的海上试验场、第三方机构开展测试试验活动,每家按不超过实际支出额的50%予以每年最高100万元资助。

突出重点 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若干措施》中对推动陆海优势产业融合、鼓励获取海事技术认证许可、鼓励海洋新兴产业创新示范以及增强海上交通运输发展能效等领域提出具体鼓励措施。

在人才领域,此次《若干措施》提出推动海洋领域人才评选和职称评审,促进海洋领域专业人才集聚;积极建设涉海人才培养载体,支持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创新示范等项目建设海洋人才工作站。

  此外,《若干措施》加大了对涉海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对支持立项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单个企业按实际贷款支付利息的70%予以每年不超过300万元贴息;同时,支持市场主体及社会资本设立海洋类产业基金,建立海洋产业项目库和涉海投融资项目遴选评估机制,加大对本地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详见附件1:深圳市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3日   发布单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征集类

 

1、关于征集“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4年度项目指南建议的通告。

  面向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针对后摩尔时代芯片发展中最本质的算力瓶颈问题,自然科学基金委2019年启动了“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旨在通过新材料、新原理、新结构、新器件和新架构的创新研究,突破芯片算力瓶颈,提升我国芯片研究水平。

  为进一步做好“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的项目立项和资助工作,经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会议讨论决定,面向科技界征集2024年度项目指南建议。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面向未来芯片算力问题,聚焦芯片领域发展前沿,拟通过与信息、数理、工程材料、生命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超低能耗信息处理新机理、载流子近似弹道输运新机理、具有高迁移率与高态密度的新材料、高密度集成新方法以及高能效非冯计算新架构等方面取得突破,研制出1fJ以下开关能耗的超低功耗器件和超越硅基CMOS载流子输运速度极限的高性能器件,实现算力提升2个数量级以上的非冯∙诺伊曼架构芯片,发展变革型基础器件、集成方法和计算架构,培养一支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队伍,提升我国在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地位。

二、核心科学问题

  为实现总体科学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围绕以下三个核心科学问题展开研究:

  (一) 器件能耗边界及突破机理。

  功耗墙是后摩尔时代限制芯片算力提升的本质问题之一。本计划将探寻传统MOSFET器件的能耗边界,研究突破该边界的输运新机理,实现极低功耗下的计算、存储和传输。

  (二) 逼近速度极限的输运机制。

  器件性能和集成架构是支撑芯片算力提升的基础。本计划将探索实现长自由程和高态密度材料体系和近似弹道输运的器件机理,逼近载流子弹道输运速度极限,解决集成环境下寄生效应造成的性能退化,实现超越传统MOSFET的高性能器件。

  (三) 超越冯氏架构能效的机制。

  传统的计算架构与范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信息感知、处理与存储要求。本计划将探寻基于新型信息载体和编码方式的计算与存储单元,以此为基础构建突破冯∙诺依曼架构能效瓶颈的新型计算架构与范式。

三、指南建议书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管理办法》,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包括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4个亚类,本次指南建议征集主要针对重点支持项目亚类。重点支持项目是指研究方向属于国际前沿,创新性强,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和研究队伍,有望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且对重大研究计划目标的完成有重要作用的项目。

  指南建议书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总体目标的贡献;

  (二)围绕解决核心科学问题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预期可能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及其可行性论证;

  (四)国内外在相关方向的研究现状和水平;

  (五)建议方向的科学属性及学科交叉情况。

四、近四年已发布指南方向

  (一)2020年度项目指南: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568/info77917.htm;

  (二)2021年度项目指南: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948/info79814.htm;

  (三)2022年度项目指南:

  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948/info83563.htm;

  (四)2023年度项目指南: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948/info88573.htm。

五、指南建议书提交方式

  请于2023年12月11日前通过Email将“指南建议书”电子版(见附件)发至信息科学部四处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唐华  邮箱:tanghua@nsfc.gov.cn  联系电话:010-62327351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0日   发文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部委项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文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2日

截止时间:2023年12月20日

摘要:

  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促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信部信管〔2020〕197号)《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工信厅信管〔2023〕141号)要求,现组织开展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向

  围绕新技术类、工厂类、载体类、园区类、网络类、平台类、安全类7大类27个具体方向,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具体要求见《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内容》。

二、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报主体可以为工业企业、基础电信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园区运营管理机构等。申报主体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技术研发和融合创新能力。

  (二)推荐工作应遵循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原则。优先支持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的工业互联网项目:一是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中的项目;二是完成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验收的项目;三是革命老区的项目;四是在绿色低碳、安全生产、国际合作、军民融合等方面有显著成效的项目。

  (三)已列入前期试点示范且仍在示范期的项目(2年有效期)不可重复申报,未验收或验收未通过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不可申报,未建项目不可申报。

  (四)每个申报主体同一类型只能申报一个试点示范方向,同一申报主体最多不超过2个项目,同一项目不能重复申报。申报主体对单位资质、项目申报书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且必须提供项目相关视频证明材料(5-10分钟),否则视为无效申报材料。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推荐项目数量原则上均不超过30个,各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5个。中央企业不占属地指标,可直接报送,推荐项目数量原则上均不超过10个。各单位推荐项目应按优先级排序。

三、工作流程

  (一)请各推荐单位于2023年12月20日前将项目推荐汇总表(一式两份)、项目申报书(一式五份)和电子版光盘(同步发至邮箱:liuchuan@cntcitc.com.cn)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

  (二)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试点示范申报书及视频材料进行评审,遴选认定符合要求的项目开展试点示范,试点示范期为2年。

四、联系方式

  新技术类、载体类、园区类、网络类:刘东坡 010-66022790

  工厂类:陈雄华 010-66026339

  平台类、园区类(平台+园区/产业集群):马径坦 010-68208273

  安全类:秦国英 010-88192042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62号中关村资本大厦6层612B 中招国际招标有限公司,100081

  邮寄联系人:刘川/金月含 010-62108113/62108016  邮 箱:liuchuan@cntcitc.com.cn

  附件2: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内容

 

广东省市项目

 

1、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2023~2024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项目的通知。

发文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

截止时间:2023年12月20日

摘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部署,根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十四五”行动方案》,现启动2023~2024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须为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其他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等。项目牵头单位应注重产学研结合、整合省内外优势资源,同时应注重优选合作单位,原则上同一项目牵头单位与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含)。

  (二)项目牵头单位应在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实力或资源整合能力,承担项目的核心研究组织任务。对企业牵头或国家、省实验室(含分中心)牵头申报的项目,优先予以支持。

  (三)项目申报应认真做好经费预算,按实申报,且符合指南要求。申报项目必须有自筹经费投入,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原则上不少于70%(各单位自筹经费比例应与所获得财政资金比例相适配);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原则上不少于50%。鼓励项目所在地市联合资助。在财政资金分配方面,牵头单位原则上应分配最大的资金份额。

  (四)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申报单位总体不受在研项目数的限项申报约束,但不鼓励同一研究团队或同一单位分散力量,在申报同一专项时,同一研究团队原则上只允许牵头1项或参与1项,同一法人单位原则上只允许牵头及参与不超过3项。

  (五)项目负责人应起到统筹领导作用,能实质性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防止出现拉本领域高端知名专家挂名现象。

  (六)项目内容须真实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实力与技术、经济指标。各申报单位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厅字〔2018〕23号)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各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须签署《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函》(模板可在阳光政务平台系统下载,须加盖单位公章)。项目一经立项,技术、产品、经济等考核指标无正当理由不予修改调整。

  (七)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不得进行申报或通过资格审查:

  1.项目负责人有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含3项)未完成结题或有项目逾期一年未结题(平台类、普惠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

  2.项目负责人有在研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未完成验收结题(此类情形下该负责人还可作为参与人员参与项目团队);

  3.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

  4.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或重复申报;

  5.项目主要内容已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省科技计划立项;

  6.省内单位项目未经科技主管部门组织推荐;

  7.有尚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8.违背科研伦理道德。

  (八)申报项目符合申报指南各专题方向的具体申报条件,所涉科学研究和医疗活动须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和伦理规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二、申报方式

  (一)项目申报采用在线申报、无纸化方式,符合本通知申报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用账号登录“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或“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http://pro.gdstc.gd.gov.cn)”查看具体指南文件并提交有关材料,必要的技术、财务、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承诺函、推荐函等佐证支撑材料请以附件形式上传。确有不宜通过网络形式提交的,由申报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省科技厅审核把关后可走线下申报。

  (二)指南文件仅供申报人作为申报参考使用,不得转载发布。

  (三)项目评审评估过程中需要提供书面材料的,由专业机构另行通知提交。

  (四)项目按程序获得立项后,项目申报书、任务书纸质件再一并报送至省科技厅综合业务办理大厅(均需签名、盖章,提交时间及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三、申报时间

  申报单位网上集中申报时间为2023年11月20日~2023年12月20日17:00,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27日17:00。

四、联系人及电话

  (一)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专题业务咨询):

  陈伟、张相年,020-39149554、83163670、83163643。

  (二)省科技厅综合业务办理大厅(系统技术支持):020-83163930、83163338。

  (三)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综合业务咨询):020-83163834。

(申报指南请登录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查看)

 

2、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自主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发文单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

截止时间:2023年12月5日

摘要:

  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以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和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牵引,紧密结合华南热带亚热带独特的地域特点,聚焦自然资源监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的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以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的理论与方法、陆海自然资源利用与沿海城市群演化的耦合效应、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理论与方法为主要研究方向,为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基本情况

  (一)选题情况

  自主研究课题主要用于资助与实验室研究方向一致的科研课题,重点支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旨在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实验室科研水平。2024年度自主研究课题拟资助课题5项(不含依托单位承担数量),资助额度为每项5万元;依托单位可申请的自主研究课题数量不限,相关经费另行安排。课题研究周期为18个月,申请人需认真对照研究方向及相关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对于不符合本指南方向的选题,实验室不予资助。

  (二)申请条件

  1.符合《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自主研究课题申请指南》(下称《指南》)资助范围的研究。

  2.学术思想新颖,立论依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研究期内可取得一定进展。

  3.凡本实验室固定人员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

  4.申请人必须是课题的实际负责人(含实验室新引进人员,45周以下青年科技人员优先考虑),在拟申请课题的相关领域范围有一定研究基础。

  5.单个自主研究课题的申请人限为1人,申请人同年申请自主研究课题的项数限为1项,上年度获得资助且未结题者不得申报。

  6.申请人需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科研诚信建设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无科研学术不端行为,并根据《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执行课题任务,提交科研成果,及时填写年度研究进展报告和课题结题报告。

二、选题内容

  (一)华南沿海地区海上养殖快速识别与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基于华南沿海地区海上养殖区域的多源遥感数据,包括SAR数据、高分辨率光学数据及海上养殖数据等,分析海上养殖在多源遥感数据中的光谱和空间特征,研究海上养殖类型与多源遥感特征之间的关系,建立海上养殖识别的多源遥感模型;研究华南沿海地区海上养殖的时空分布特征;开发海上养殖快速识别与变化检测方法,实现对华南沿海地区海上养殖的动态监测。

  【考核指标】形成华南沿海地区海上养殖快速识别与变化检测方法研究报告1份;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篇;申请专利1~2项;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二)广东省小微水体遥感精细化监测与时空特征分析

  针对广东省小微水体高精度监测的难题,利用多源数据获取广东省小微水体的分布情况、水体面积变化等信息,探究小微水体的时空分异特征,形成小微水体的高分辨率遥感产品,包括水体分布图、水体变化图等,实现广东省小微水体遥感精细化监测与时空特征分析。

  【考核指标】广东省小微水体遥感精细化监测与时空特征分析研究报告1份;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篇;申请专利1~2项;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三)广东省农作物早期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广东省多云雨,农作物早期识别样本量不足等问题,以水稻、玉米、甘蔗等主要农作物为例,构建不同作物早期识别的SAR和光学遥感数据的最佳特征库,确定各作物类型早期识别最佳时间,在不依赖地面样本,或基于少量地面样本的情况下,构建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小样本的农作物早期识别模型。

  【考核指标】基于SAR和光学数据的农作物早期识别模型1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四)广东省典型农作物高光谱遥感识别的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广东省典型农作物遥感识别难度大,识别机理不明确等问题,研究示范区内典型农作物光谱识别机理,构建农作物识别的最佳(光谱、空间)尺度,为农作物遥感识别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并研发农作物高光谱遥感识别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为广东省农作物遥感信息提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提供典型农作物高光谱遥感提取的可行性分析报告1份;研发农作物高光谱遥感识别关键技术1套;撰写学术论文1~2篇;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五)顾及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城市空间演化模拟技术研究

  现有城市空间演化模拟模型缺乏对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建模机制,导致该类模型无法准确刻画城市空间演化的过程。针对该问题,研究顾及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城市空间演化模拟技术。构建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潜力评价方法,识别低效建设用地图斑并挖掘再开发潜力;研究元胞自动机和多智能体耦合模型,实现对城市增量开发及存量再开发空间演化过程的协同模拟。

  【考核指标】构建顾及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城市空间演化模拟模型1套;申请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2篇;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六)基于空间关联模式挖掘的用地类型互影响机制研究

  针对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相互影响机制认知不足的问题,采用空间关联模式挖掘为理论基础揭示该影响机制。厘清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空间邻近关系与关联关系的表现形式,以此建立空间关联模式的形式化描述体系,揭示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空间关联关系的区域性差异,并以实例论证耕地与其他用地类型之间的空间关联特征。

  【考核指标】研发适用于广东省用地分类之间的“局部—区域—全局”多尺度空间关联模式挖掘方法一套;申请发明专利1~2项;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七)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华南沿海城市韧性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韧性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影响机理基础上,刻画珠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城市韧性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研究城市韧性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传导路径并考察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作用。

  【考核指标】形成决策报告和研究报告各1份;城市韧性评价及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评价方法各1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篇;申请专利1~2项;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三、成果要求

  (一)成果形式

  成果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

  (1)研究报告、技术报告、政策文件等;

  (2)标准、规程、规范等;

  (3)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等;

  (4)获奖、软件著作权、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等;

  (5)数据库、软件系统等;

  (6)原始技术档案、数据、记录、图纸、底片等。

  (二)考核要求

  1.成果考核认定要求如下:

  (1)期刊论文,成果要求见选题内容及考核指标,每个自主研究课题在结题验收时至少发表1篇研究论文(SCI/SSCI/EI/核心期刊检索),并提供录用证明,需署名本实验室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至少一篇)或第二完成单位,中文注明“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英文注明"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th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Resources Monitoring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 of South China,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No.)";

  (2)文章,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或中国自然资源报上发表文章一篇,或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领导提交建议一份;

  (3)著作,扉页上应署(或前言中说明)“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

  (4)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专利需要提供授权保护证书/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软件著作权需要提供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5)科技评价成果,应署“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为该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

  (6)其他成果,必须署名本实验室或实验室依托单位作为第一或第二完成单位。

  2.未按规定进行标注的成果(含结题报告),结题验收时不予认定,标注位置应在学术论著、鉴定证书、技术资料及其他有效证明材料的封面或书前扉页、论文首页、结尾等醒目处。

  3.所提交的成果必须与选题和研究内容相关,且一项成果只能用于一个自主研究课题的验收。

  4.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申报等应先征得实验室同意,在其材料中进行正确标注,并将复制本送交实验室。

四、注意事项

  1.申请人必须认真填写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申请书》(模板见附件),非标准格式的申请不予受理。

  2.实验室通过广东省地理科学数据中心为自主研究课题实施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及相关设施条件,基于该平台产生的相关研究成果需标注数据来源。

  3.实验室自主基金课题采用先汇交科学数据、再验收课题的管理模式,在验收前3个月内通过广东省地理科学数据中心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完成科学数据汇交,课题验收后产生的科学数据也须汇交。

  4.对于通过形式审查的课题,实验室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提出自主研究课题资助建议方案,提交学术委员会审定。

  5.拟资助的自主研究课题将于2024年度拨付80%经费,2025年度拨付剩余20%经费。

五、联系方式

  请申请人于2023年12月5日前将一式两份纸质申请书(双面打印,签字盖章原件)寄送到下列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光谱中路13号,收件人:杨老师,13112714031。

  另外,请同时将与纸质版内容一致的电子版申请书发送到以下邮箱:gdchyjss@126.com。电子版申请书命名要求:自主研究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姓名。

 

3、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发文单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

截止时间:2023年12月5日

摘要:

  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以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和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牵引,紧密结合华南热带亚热带独特的地域特点,聚焦自然资源监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的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以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的理论与方法、陆海自然资源利用与沿海城市群演化的耦合效应、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理论与方法为主要研究方向,为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基本情况

  (一)选题情况

  开放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与实验室研究方向一致的科研课题,重点支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旨在促进人才团队建设、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实验室科研水平。2024年度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包括10项选题内容,拟资助8项,每项10万元,研究周期为18个月,申请人需认真对照选题内容及相关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对于不符合本指南方向的申报课题,实验室不予资助。

  (二)申请条件

  1.符合《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资助范围的研究。

  2.学术思想新颖,立论依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研究期内可取得一定进展。

  3.凡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在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相关研究的科技人员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

  4.申请人必须是课题的实际负责人(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优先考虑),在拟申请课题的相关领域范围有一定研究基础。

  5.单个开放基金课题的申请人限为1人,申请人同年申请开放课题的项数限为1项,上年度获得资助且未结题者不得申报。

  6.申请人需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科研诚信建设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无科研学术不端行为,并根据《自然资源部华南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监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执行课题任务,提交科研成果,及时填写年度研究进展报告和课题结题报告。

二、选题内容

  (一)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华南地区土地利用精准分类方法研究

  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举证照片、高塔视频监控数据及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为基础,运用大语言模型、图像识别及视频分析等技术,挖掘不同模态数据之间的相关信息,弥补异构数据间的语义偏差,研究融合多模态预训练模型的土地利用精准分类方法,识别复杂变化特征并判别土地利用类型。

  【考核指标】形成研究报告1份;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至少1篇;申请专利1~2项;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二)基于高光谱影像的华南地区典型耕园林地类光谱特征库构建研究

  为实现华南地区耕地种植情况与耕地“非粮化”的精细监测,选择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耕园林地类,分析典型耕园林地类类型与光谱特征之间的响应关系,研发基于高光谱遥感数据的耕园林地类光谱特征库构建关键技术,形成华南地区典型耕园林地类光谱特征库,建立耕园林地类识别的高光谱模型。

  【考核指标】形成研究报告1份;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至少1篇;申请专利1~2项;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三)基于高光谱影像的华南地区红树林时空格局提取研究

  基于高光谱遥感数据或地面实测数据,分析红树林类型与光谱特征之间的响应关系,研发基于高光谱遥感数据的红树林类型识别模型,分析红树林分布、覆盖度、生物量等时空变化特征,实现华南地区红树林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的监测,为红树林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形成研究报告1份;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至少1篇;申请专利1~2项;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四)土地整治视角下的岭南乡村地域功能结构识别与演化特征研究

  在剖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乡村用地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基于乡镇尺度,研究岭南乡村地域功能类型识别方法,探究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形成机理,识别影响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厘清乡村地域功能结构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为划分乡村发展类型与优化空间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形成研究报告1份;形成乡村地域功能类型识别方法1套;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至少1篇;申请专利1~2项;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五)华南地区城市群生态网络变化对红树林保护区的影响机理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红树林的保护恢复及可持续管理面临着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的多重威胁。选取华南地区典型城市群作为研究区,探究城市群扩张及城镇化等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探析城市群演化对红树林生态网络的破坏与重建模式,定量解释城市群发展对红树林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

  【考核指标】形成决策报告和研究报告各1份;生态网络变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指标各1套;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至少1篇;申请专利1~2项;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六)人居环境质量导向下的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密度时空特征与分异机理研究

  城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是促进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选取珠三角典型城市作为研究区,从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两个维度,构建城市密度快速评估方法,刻画城市密度时空分异特征,明确微观层面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变化情况。

  【考核指标】形成研究报告1份;构建城市密度演化特征测度方法1套;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至少1篇;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七)珠三角城市群全局扩展与局部收缩耦合空间模拟与影响因素识别

  如何精准识别城市群全局扩展与局部城市收缩现象与机制,对于指导低效用地提质增效和促进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扩展和局部收缩的空间格局、基本特征和形成机理展开测算和分析,明确宏观空间结构体系和微观空间结构变化。

  【考核指标】形成研究报告1份;形成珠三角城市群扩展与收缩判定方法1套;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至少1篇;申请专利1项;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八)流空间视域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络结构及功能联系分析

  基于人口流、企业流、交通流数据等相互关联性数据,结合城市流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厘清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为支撑广东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等决策依据。

  【考核指标】形成研究报告1份;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至少1篇;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九)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近远程耦合协调发展与机理研究

  结合远程耦合理论框架,分析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在不同空间状态下的交互模式与响应方式,挖掘其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特征与交互作用机理,解析近远程耦合的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同作用,为实现珠三角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考核指标】形成研究报告1份;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至少1篇;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十)城市扩张背景下华南地区土地资源价值评估与尺度重组机制研究

  针对城市用地扩张、要素流动聚集和产业关联互动的价值评价需求,以多尺度土地资源价值评估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跨界地区土地资源盘整,识别其土地的价值潜力,构建边界地区土地开发价值评估的规模化、多样化体系,剖析土地资源使用效率与情景变化及其边界场域影响与空间重组机制。

  【考核指标】形成决策报告和研究报告各1份;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至少1篇;通过实验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三、注意事项

  1.课题执行期间,课题负责人即成为实验室客座研究人员,每项开放基金课题需有一名本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由课题申请人提出或实验室指定)作为合作者。

  2.实验室通过广东省地理科学数据中心为开放课题实施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及相关设施条件,基于该平台产生的相关研究成果需标注数据来源。

  3.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验收采用先汇交科学数据、再验收课题的管理模式,在验收前3个月内通过广东省地理科学数据中心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完成数据汇交,课题验收后产生的科学数据也须汇交。

  4.对于通过形式审查的课题,实验室将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提出开放基金课题资助的建议方案,提交学术委员会审定。

四、联系方式

  请申请人于2023年12月5日前将一式三份纸质申请书(双面打印,签字盖章原件)寄送到下列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光谱中路13号,收件人:杨老师,13112714031。

另外,请同时将与纸质版内容一致的电子版申请书发送到以下邮箱:gdchyjss@126.com。电子版申请书命名要求: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姓名。

 

4、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申报2024年度学会学术项目(第一批)的通知。

发文单位: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3日

截止时间:2023年12月6日

摘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深圳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学会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学会建设水平和学术活动质量,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市财政局预算编制相关工作要求,现将申报深圳市科协2024年度学会学术项目(第一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及申报要求

  (一)2024年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仪式组织活动(项目编号2024XHXS01)

  项目目标:成立不少于3人的专职服务团队,协助制定2024年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仪式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按照时间节点认真组织实施宣传仪式各种工作事项的具体策划及执行;负责拍摄录制发布典礼及个人宣传片,通过深圳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协助处理其他活动相关具体执行工作。

  项目数量:1项 经费额度:不超过80万元/项 项目周期:2024年11月30日前完成

  申报要求:(1)举办地优先使用深圳市内大型公益免费场所;(2)此活动由市科协作为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根据市科协工作安排,开展录制拍摄、制订方案、宣传报道、提交材料等工作;(3)录制拍摄包括为2024年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拍摄制作1部综合宣传片和10部个人短片,撰写颁奖词与活动感言、个人专题推文。综合宣传片内容时长不少于2分钟,且适合电视及新媒体传播的宣传片;10部个人短片为10位个人、每人1分钟的宣传短片,负责拍摄、脚本、剪辑、配音、字幕、配乐、合成等制作工作;颁奖词要符合该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岗位特点、工作业绩,颁奖词和感言内容应简练精当,均不超过100字为宜。个人专题推文在市科协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上以系列宣传的形式持续展播一周以上;(4)按照市科协制订宣传仪式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协助领导参与现场活动,做好现场主持、会务协调、人员签到以及新闻报送工作等。发布典礼需涵盖策划、场地搭建、会场物料、摄影摄像、现场主持、后期制作等工作等内容。活动需按照属地安全生产、意识形态工作等有关要求制订合规健全的应急预案,按照有关规定提前报备;(5)宣传仪式新闻发布需不少于10家深圳市主流媒体,活动期间发布不少于10个宣传短视频,配合2024年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的时间节点在我市主流媒体播出;(6)按照市科协要求提交本次活动底稿和成品,活动结束后提交总结报告、满意度调查表、活动签到表和活动财务审计报告原件(经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备案的含有防伪标识封面)。

  联系人:罗庆宏;电话:0755-83671478

  (二)2024年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组织活动(项目编号2024XHXS02)

  项目目标:成立不少于3人的专职服务团队,负责协助2023年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方案策划及事项执行;负责候选人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等相关工作;负责协助邀请评选院士专家,做好现场会务及宣传工作;负责协助数据录入、结果上报、提交报告;负责协助处理其他活动相关具体执行工作。

  项目数量:1项 经费额度:不超过20万元/项 项目周期:2024年11月30日前完成

  申报要求:(1)组织不少于3人的专职服务团队协助整个遴选组织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筹备,组织人员安排活动的所有工作;(2)协助制订遴选组织活动的方案和细则,配合做好线上线下遴选推广活动,尽可能扩大遴选活动的知晓度和影响力;(3)协助对候选人申请材料进行材料受理、形式审查、材料初核、材料复核、分类分组等工作,并做好材料回收工作;(4)协助邀请相应专业领域的评审院士专家,组成评审工作组,按照规定的评审程序、评审方法和评审标准完成评选评审工作;(5)对候选人申请材料分领域、分地域、分年龄段等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等相关工作;(6)活动结束后提交本次活动底稿和成品,以及总结报告、满意度调查表、活动签到表。

  联系人:罗庆宏;电话:0755-83671478

  (三)2024“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项目(项目编号2024XHXS03)

  项目目标:完成2024“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的命题、评审及专家组织等相关工作,并协助做好本年度挑战赛的命题发布、参赛论文收集与整理、宣传等工作。

  项目数量:1项

  经费额度:不超过55万元/项

  申报要求:(1)2024“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命题、前期组织和调研工作;(2)发布本年度命题,收集整理参赛论文,做好数据统计;(3)组织挑战赛论文评审工作,包括网络初评和会议评审;(4)负责挑战赛业务组专家筹备、组建工作;(5)负责挑战赛所有专家(含主题报告嘉宾)在深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差旅、住宿、劳务费等;(6)协助完成活动宣传工作,组织部分媒体对挑战赛进行宣传;(7)活动结束后提交成果的汇总与总结;(8)保证2024“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顺利进行的其他必要事项。

  联系人:张莉莉;电话:0755-83699033

  (四)科技前沿信息项目(项目编号2024XHXS04)

  项目目标:实时追踪全球重点领域科技发展动态,及时推送最新科技情报信息,汇总出版《科技前沿信息》,服务党委、政府部门、科技社团和企业发展。

  项目数量:1项  经费额度:不超过30万元/项  项目周期:2024年1月-12月

  申报要求:(1)每两周编辑整理一期《科技前沿信息》,2024年全年总计24期;(2)根据市科协要求,完成不少于3期的专题信息整理、分析和报送,配合市科协完成相关调研及决策咨询工作任务;(3)每期以电子版和纸质版报送市科协,每次纸质版不少于30册;(4)鼓励具有向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同类服务经验的单位申报。

  联系人:魏晓佳;电话:0755-23914304

  (五) 深圳市科协业务主管社会组织2023年度工作报告信息采集项目(项目编号2024XHXS05)

  项目目标:为进一步加强市科协业务主管社会组织监管工作,促进社会组织健康高质量发展。

  项目数量:1项  经费额度:不超过15万元/项  项目周期:2024年1月-12月

  申报要求:协助市科协开展市级社会组织2023年度年检工作的通知、咨询、联络等工作;协助市科协开展市级社会组织2022年度工作报告的数据信息采集、整理及统计分析,并建立有关工作台账;市科协安排的其他材料整理工作。

  联系人:叶健宇;电话:0755-83557693

  (六)项目监督检查及验收项目(项目编号2024XHXS06)

  项目目标:对2024年度以市科协学会学术部为主体已立项并实施的所有项目(含2023年立项且未完成验收评估项目)开展跟踪监督、抽查考察、项目验收、绩效评估等工作,对部分项目开展审计工作。

  项目数量:1项  经费额度:不超过15万元/项

  项目周期:自合同签订起一年之内完成

  申报要求:(1)从2024年实施的学会学术活动类项目中抽取不低于20%的场次开展实地抽查考察,对不低于10家被抽查单位开展满意度调查,对2024年学会学术部已立项的所有项目进行督促指导、跟踪管理;(2)从市科协科普学会项目专家库抽取不少于3名或以上的专家参与书面验收,撰写并提交验收报告;(3)对2024年以市科协学会学术部为主体立项预算总额超过50万元的项目或学会学术部提出审计要求的项目,由验收单位组织我市具有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等;(4)未申报市科协学会学术部2023年公开征集的其他项目。

  联系人:罗庆宏;电话:0755-83671478

二、申报时间及其他事项

  (一)各单位申报项目不超过3个(不同申请单位的负责人为同一人,不同申请单位之间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均视为同一申报单位),立项不超过3个。受部门年度资金预算控制,视申报情况和预算安排,我单位据以对立项数量、合同款项和拨付进度等进行统一调整,申报单位应无条件同意调整结果。

  (二)2024年度学会学术项目征集未安排会议费和培训费,请各申报单位在申报材料支出内容中不列支会议费和培训费,项目名称及内容不得出现“会议、峰会、讲坛、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培训、论坛”等字眼,不合要求的申报材料一概退回。

  (三)申报时纸质资料按项目申报书、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其他补充材料按顺序简易装订非胶装一式三份:(1)项目申报书(一式三份双面打印,加盖封面章+骑缝章+落款章及签名,申报书第八项需代表签字且不得遗漏日期;(2)营业执照或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复印件(注明“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并盖公章)。

  (四)提交纸质材料需同步提供以下电子版材料,邮件标题注明:申报单位+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报送至kxxhb@shenzhen.gov.cn:(1)申报书word文件(内容可编辑),(2)学会学术项目征集申报信息汇总表(填写后只需报送excel文件)。

  (五)申报材料自通知挂网5个工作日后开始受理,受理材料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6日(星期三)17:00时前,请各单位现场递交材料至市科协(福田区上步中路1001号深圳科技大厦921,联系电话:0755-83671478),只接受现场登记递交,逾期不予受理。

 

5、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2023年度研究课题招标公告。

发文单位: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1日

截止时间:2023年12月5日

摘要:

  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于2015年7月获批授牌,2018年和2020年均获评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重点研究基地,并成功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基地紧密围绕国内外低碳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主动对接国家、粤港澳和广州低碳发展战略的重大现实需求,确立了“交叉性、攻关性、国际性、服务性”的定位与特色。为切实做好基地智库建设工作,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持续输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现面向校内外公开招标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2023年度研究课题,欢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投标申报。

一、课题类型

  1. 本次招标不设课题指南,申报课题应围绕基地主攻方向:“双碳”政策研究、低碳经济研究、碳市场与碳金融研究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管理研究,自设研究题目。

  2. 本次招标课题共2项, 资助额度为每项人民币2万元。

  3. 本次公开招标课题将列入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共建课题管理。

二、投标要求

  1. 申请人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较高政治素质,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

  (2)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如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须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签署的推荐意见。

  2. 本次课题立项优先扶持目前未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的青年教师。

  3. 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其本人签字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4. 同一课题负责人只能投标一个选题,且不应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本次招标的其他选题。

三、课题申报及管理要求

  1. 申请人应按照《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表》规定内容及要求认真填写申报材料,根据课题开展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编制经费预算。

  2. 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从课题正式立项之日起计。

  3. 本课题研究成果需标注:“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资助”。

  4. 校外专家申报课题,课题组需包含一名暨南大学专家负责处理报销事宜。

  5. 结项验收必须达到以下标准:(以下5条要求自主选择满足1条)

  (1)在暨南大学认可的A类期刊发表与基地主攻方向相关的论文1篇;

  (2)在国家级报刊《人民日报》(理论版)或《光明日报》(理论版)或《经济日报》(理论版)或《求是》杂志发表相关文章1篇;

  (3)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正面批示或省部级单位采纳研究报告1份;

  (4)在《广州研究内参》或《南方智库专报》发表相关研究报告2份;

  (5)课题组承办与基地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会议1次。

  6. 结题方式。研究成果经基地组织的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

四、申报程序

  1. 投标者下载《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课题研究设计论证部分字数限5000字以内),于2023年12月5日前将填好的《申请书》采用A4纸双面打印,经责任单位审核盖章,一式7份(其中1份原件、6份复印件)提交至以下地址,同时将《申请书》的电子文本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规定邮箱(邮件名格式:申报单位+申报人姓名+课题名)。逾期不予受理。

  2. 课题组织单位在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进行初审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中标者,公示无异议后,报广州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下达立项通知书。

联系人:黄文思怡  联系电话:15200846433  邮箱:huangwensy@jnu.edu.cn

通讯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管理

 

 

科技资讯11。20-24附件

 

 

2023年11月24日 14:2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