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组织申报2024年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第一批)

首页    科研动态    【科技资讯】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组织申报2024年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第一批)

目录

 

政策要闻

1、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关于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的通知。

2、广东发布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通知/公示

1、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公示2023年第6批科技计划验收通过和结题项目的通知。

2、关于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

3、关于开展省社科规划2024年度检查的通知。

征集类

1、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4年度深圳市人工智能领域标准项目的通知。

2、关于征集“集成芯片前沿技术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4年度项目指南建议的通告。

3、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广东)指南建议的通知。

4、深圳市商务发展促进中心关于公开征集2024年商务领域课题研究选题的通知。

国家部委项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2024年第一批研究课题征集公告。

2、“高马赫发动机燃料主动冷却和燃烧过程关键问题”专项项目指南。

3、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广东省市项目

1、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圳市电化学储能产业项目谋划预研公开招标的公告。

2、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

 

 

 

 

政策要闻

 

1、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关于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的通知。

  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日前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以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在缩小区域、城乡、群体、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上取得积极进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在核心内涵和发展路径上高度契合。数字经济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通过“网络赋能”“平台赋能”“数据赋能”等途径,推动区域发展协同化、城乡资源共享化、就业机会多样化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社会提供更加有效的发展成果共享机制。

  具体而言,一是“网络赋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不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尤其是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能力支撑了“万物皆可联”,持续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5G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实现“县县通5G”,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加速向乡村地区渗透,带动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为建立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了新动力和新路径。具体表现为,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壮大,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不断完善。

  二是“平台赋能”,促进协调包容发展。数字经济借助平台等重要载体,将更好地连接万物、汇集资源,形成新的服务模式,形成更加开放的平台、开放的数据、开放的应用和开放的系统,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界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通过数字经济平台赋能,不断推动各地区的资源、技术、市场和产业优势发挥合力,促进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有力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发挥数字经济平台信息流动快、进入门槛低、创业成本低以及创新要素精准匹配等优势,让人人有机会获得包容性的数字技术和数字技能,同时积极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与多样化就业生态,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能够提高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分配效率。

  三是“数据赋能”,提升普惠服务精准度。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大力激发数据要素的价值,同时在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加持下,将加快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创新,因此会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的精准度、社会治理的精细度,保障更多社会资源均衡分配,扩大优质资源的全社会合理流动,让更多百姓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一方面,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数据要素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快速流动,提高资源共享和协同联动能力,提升跨区域办事效率,为优质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持续提升关键民生领域服务的覆盖范围和精准度,在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就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数字创新应用,能够为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企业等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定制服务,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生活需求,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海量搜索”向“一键获取”转变。

  单广志认为,《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是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造普惠公平发展和竞争条件,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他认为,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区域数字协同发展,弥合区域“数字鸿沟”;二是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三是强化数字素养提升和就业保障,促使人人共享数字红利;四是促进社会服务普惠供给,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数字经济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公平普惠环境、推动社会共享数字红利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单广志表示,在此背景下,《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引导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红利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对于数字经济如何加速缩小区域、城乡、群体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差距给出了实质性的指导,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大有可为。

  详见附件1: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4年1月8日   发文单位:国家发改委)

 

2、广东发布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推动先进材料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广东发布最新“路线图”。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网发布《广东省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形成1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8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6475亿元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迈入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行列。

  先进材料产业是广东的重要产业,2019年全省先进材料产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1540亿元,工业增加值5089亿元,成为支撑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2022年,全省先进材料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6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6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229亿元。

  目前,广东先进材料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稳步提升,呈现规模化、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省内已初步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东莞、中山、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云浮等先进材料产业基地。

  其中,绿色高性能水泥、装配式建材、高端建筑陶瓷、特种玻璃(电子玻璃等)、铝材(铝型材等)、铜材(铜箔等)、稀土发光材料、磁性材料、高性能树脂、涂料及胶粘剂、塑胶材料及制品、高端电子化学品、电子陶瓷等领域产品技术水平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广东发展先进材料产业,仍面临成本上涨、竞争加剧、技术壁垒趋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日益凸显等挑战。

  为推动先进材料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再上新台阶,《行动计划》提出六大重点任务,包括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特色优势明显的区域产业集群;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型高端化产品;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增强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创新体系,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注重环保节能,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深化开放交流,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为达成迈向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的目标,广东还将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包括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新材料技术和标准化提升工程、智能化推广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绿色安全发展工程、开放交流协作工程。

  (发布时间:2024年1月8日    发文单位:南方日报)

 

 

通知/公示

 

1、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公示2023年第6批科技计划验收通过和结题项目的通知。

  根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对2023年第6批验收结果为“通过”和“结题”的344个项目进行公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的项目持有异议的,请在公示之日起10天内以书面形式(注明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向我委反映。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姓名不能打印),我委对异议人身份和反映情况予以保密。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异议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为保证异议处理客观、公正、公平,保护被公示单位的合法权益,凡匿名提出异议的,我委将不予受理。

  受理处室: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监督和诚信建设处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市民中心C5045室  邮编:518035

  受理电话:(0755)88102427、88101330  联系邮箱:complain@sticmail.sz.gov.cn

业务咨询电话:(0755)88102416、88125129、88102426

  附件2:2023年第6批科技计划验收通过项目汇总表.

 

 

2、关于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特别是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和“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导向,落实主题教育总要求,扎实做好专项审计和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监督建议函提出问题的整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围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三大任务,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深入开展评审专家被“打招呼”专项整治,为实现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

  按照科学基金资助管理工作安排,现将2024年度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2023年资助期满项目结题等工作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项目申请

(一) 项目申请接收。

  1. 2024年度集中接收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和部分联合基金项目等。集中接收工作于2024年3月1日开始,3月20日16时截止。

  2. 上述项目类型以外的其他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另行公布指南。对于随时接收申请的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等,申请人应尽量避开集中接收期提交申请。

(二) 申请人与主要参与者事项。

  1. 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177号,以下简称《资金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于2024年1月15日以后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按照各类型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没有信息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

  2. 2024年,取消面上项目连续两年申请未获资助后暂停一年申请的限制。

  3. 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方式分为包干制和预算制。2024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项目、试点设立的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实行经费包干制,申请人在项目申请时无需编制预算。其余类型项目实行预算制,申请人应当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根据“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结合项目研究实际需要,认真如实编报项目预算。对基础科学中心延续资助项目增设预算评审。严格开展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预算评审,对于申请经费严重超过实际需求的项目将不予资助。项目申请中有合作研究单位的,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分别编报项目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项目申请人汇总编制。

  4. 申请人应当根据申请书研究内容从“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中选择一类研究属性。其中,“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是指选题源于科研人员好奇心或创新性学术灵感,且不以满足现阶段应用需求为目的的原创性、前沿性基础研究;“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是指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或国家需求为牵引的基础研究。

  对于试点分类评审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结合申请人所选择的研究属性,组织专家进行分类评审。

  5. 申请人应当通过信息系统邀请主要参与者在线填写个人简历,并上传由系统自动生成的主要参与者PDF格式个人简历文件。对于个人简历中的代表性论文,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填写时应当根据其发表时的真实情况如实规范列出所有作者署名,并对本人署名情况进行标注,同时上传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全文PDF电子版。代表性专著应上传著作封面、摘要、目录、版权页等PDF格式的扫描件。

  6. 申请人申请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延续资助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重大项目,其研究期限由信息系统结合项目类型自动生成,申请人不可更改。

  7. 申请人在提交项目申请前,应当就申请材料全部内容征得主要参与者和合作研究单位同意。

  8. 申请人提交的项目申请如涉及科技伦理敏感领域的,应当经过伦理审查。

  9. 申请人应当确保提供的电子邮箱畅通有效,以便项目评审工作结束后能够及时接收申请项目批准资助通知或不予资助通知,以及专家评审意见的相关信息,否则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由申请人自行承担。

(三) 依托单位事项。

  依托单位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托单位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的要求组织申请工作,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要求如下:

  1. 依托单位应确保本单位、合作研究单位、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不在限制申报、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的期限内。

  2. 依托单位应注重项目申请质量,避免通过“全民动员”、设置硬性指标、实施与是否申请项目挂钩的奖惩措施等方式盲目追求项目申请数量。

  3. 依托单位应提前从信息系统中下载《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项目申请承诺书》,由法定代表人亲笔签名并加盖依托单位公章后,将电子扫描件上传至信息系统(本年度只需上传一次)。依托单位完成上述承诺程序后方可申请项目。

  4. 依托单位应在项目申请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务必在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请依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项目申请书收取的截止时间。

  5. 依托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科研伦理审查机制,防范伦理风险。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建立健全科技伦理管理制度;加强伦理审查机制和过程监管;强化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科研人员在科技伦理等方面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四) 申请材料提交方式。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面实行无纸化申请。各类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一律采用在线方式撰写。申请人应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并将有关证明信、推荐信和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材料。

  2. 项目获批准后,依托单位需补交申请书纸质签字盖章页,并将其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一并提交。签字盖章的信息应与信息系统中提交的最终电子版申请书保持一致。对于未按照上述要求提供签字盖章材料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五) 初审结果公布。

  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于2024年4月29日前公布申请项目初审结果,并受理复审申请。

二、项目结题

(一) 项目负责人事项。

  项目负责人应认真阅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管理办法》、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成果报告》(以下简称结题/成果报告),并保证填报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同时注意知识产权保护,不得出现国家《科学技术保密规定》中列举的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范围的内容;不得出现任何违反科技保密和科技安全规定的涉密信息、敏感信息。

  1. 项目负责人登录信息系统,撰写结题/成果报告并将附件材料电子化后一并在线提交;待自然科学基金委审核通过后,项目负责人下载并打印最终PDF格式的结题/成果报告,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结题/成果报告原件(不含附件材料)。项目负责人应保证纸质结题/成果报告内容与审核通过后的电子版一致。

  2.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资金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决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会同科研、财务等部门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如实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决算表》,确保决算数据真实、准确,资金支出合法、有效。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决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项目负责人汇总编制。

  3. 项目负责人撰写结题/成果报告时,不得将未正式发表/未在线发表或未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项目批准号等的论文列入结题/成果报告;不得将非项目负责人或非主要参与者取得的研究成果列入结题/成果报告;不得将与受资助项目无关的研究成果列入结题/成果报告;不得直接复制论文内容作为结题/成果报告内容;不得将早于项目资助开始时间的成果列入结题/成果报告。

  4. 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应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新时代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将科普成果列入结题/成果报告中;同时应按照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受资助项目论文开放获取的有关要求,将有关论文上传存储到信息系统。

  5. 项目负责人在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发布、传播和应用中,涉及科技伦理敏感问题的应当遵守有关规定,严谨审慎。

  6. 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准予项目结题之后,按照相关规定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平台(https://kd.nsfc.cn)及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https://www.nstrs.cn)上公布结题/成果报告全文。

(二) 依托单位事项。

  依托单位应高度重视科学基金项目结题管理,认真履行项目管理主体责任,督促指导项目负责人认真撰写结题/成果报告,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对结题材料进行审核。

  1. 依托单位需先通过信息系统提交电子版结题材料,待自然科学基金委审核通过后,再报送纸质版结题材料。未按时报送结题材料的应结题项目,按逾期待结题处理,计入相应的限项申请范围,同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对项目负责人和依托单位进行处理。

  2. 依托单位应于2024年2月26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对结题材料进行审核并逐项确认,3月11日前将经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结题/成果报告原件(一式一份)以及单位公函与结题项目清单等纸质结题材料,以邮寄方式报送至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不完整的不予接收。

  其他详见: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91506.htm

 

3、关于开展省社科规划2024年度检查的通知。

  为提升我省社科规划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省社科规划专项小组拟于近期对在研省社科规划项目开展年度检查工作。根据2024年度工作安排,请各有关单位按要求提交省社科规划项目2024年度检查报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交单位

  所有在研省社科规划项目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

二、检查对象

  所有2024年在研省社科规划项目

三、检查内容

  1.项目研究进展情况。项目负责人是否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研究进度是否符合项目研究计划要求;是否具有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取得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2.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项目经费是否真正用于课题研究,是否按《广东省省级财政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办法》(粤财规〔2023〕2号)》要求合理开支等。

  3.项目管理情况。是否严格按照《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指导项目开展中期变更;是否按时督促到期课题按时结项;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四、材料报送

  1.报送内容

  (1)项目负责人填写《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4年度检查成果汇总表》(附件1),科研管理部门填写《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4年度检查情况汇总表》(附件2);

  (2)根据年度检查的内容,参考《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4年度检查报告模板》(附件3)撰写年度检查报告(正文用三号仿宋GB2312,行距30磅)。

  2.报送方式

  请有关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将电子版材料(附件1、附件2、附件3及加盖公章的扫描版)报送至省社科规划专项小组电子邮箱gdskghb@163.com。

  3.报送材料截止时间

  2024年3月20日(星期三)

五、其他要求事项

  各有关单位社科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格按照《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和本通知要求,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4年度检查成果汇总表》进行审核把关,并以年度检查为契机督促各类项目按时保质完成研究任务。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1日   发文单位: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小组)

 

征集类

 

1、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征集2024年度深圳市人工智能领域标准项目的通知。

  为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落实《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全面加强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标准的行业指导作用,推动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向各单位征集2024年度深圳市人工智能领域标准项目,具体如下:

一、征集时间

  2024年1月5日至1月31日

二、征集要求

  (一)申报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导向和技术发展趋势,围绕产业发展迫切需求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亟需为主要方向;

  (二)申报单位对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国内外情况等进行必要的前期研究,鼓励相关单位联合提出立项申请;

  (三)申报标准与现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无交叉、无重复。

三、征集重点

  围绕支撑技术与产品、基础软硬件平台、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产品与服务、应用场景实现等领域开展标准研究。

  (一)支撑技术与产品:包括云计算、边缘计算、智能传感器、数据存储及传输设备等;

  (二)基础软硬件平台:包括智能芯片、系统软件、开发框架等;

  (三)关键通用技术:包括大模型、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模式识别等。

  (四)关键领域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机交互等;

  (五)产品与服务:包括智能平台、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系统、智能装备、智能终端、智能服务等;

  (六)应用场景实现: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商务、智能能源、智能物流、智能金融、智能家居等。

四、征集程序

  (一)项目报送。各有关单位根据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工作需要,提出标准的立项建议,填写《标准项目建议书》(附件1)、《人工智能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汇总表》(附件2),盖章后将扫描件及电子版本发送至邮箱xuzw2@mail.amr.sz.gov.cn。

  (二)项目论证。组织专家对申报标准的技术领先性、产业引领性性、实施可行性、成效收益性等进行论证,遴选2024年度深圳市人工智能领域标准项目。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小姐,13826176348,陈小姐,15268527544;邮箱:xuzw2@mail.amr.sz.gov.cn

  (发布时间:2024年1月5日    发文单位: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关于征集“集成芯片前沿技术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4年度项目指南建议的通告。

  面向国家高性能芯片的重大战略需求,针对集成芯片的重大基础问题,自然科学基金委2023年启动了“集成芯片前沿技术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旨在对集成芯片的数学基础、信息科学关键技术和工艺集成物理理论等领域的攻关,促进我国芯片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发展芯片性能提升的新路径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为进一步做好“集成芯片前沿技术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的项目立项和资助工作,经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会议讨论决定,面向科技界征集2024年度项目指南建议。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面向集成芯片前沿技术,聚焦在芯粒集成度(数量和种类)大幅提升带来的全新问题,拟通过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和材料等学科深度交叉与融合,探索集成芯片分解、组合和集成的新原理,并从中发展出一条基于自主集成电路工艺提升芯片性能1-2个数量级的新技术路径,培养一支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队伍,提升我国在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核心科学问题

  本重大研究计划针对集成芯片在芯粒数量、种类大幅提升后的分解、组合和集成难题,围绕以下三个核心科学问题展开研究:

  (一)芯粒的数学描述和组合优化理论。

  探寻集成芯片和芯粒的抽象数学描述方法,构建复杂功能的集成芯片到芯粒的映射、仿真及优化理论。

  (二)大规模芯粒并行架构和设计自动化。

  探索芯粒集成度大幅提升后的集成芯片设计方法学,研究多芯互连体系结构和电路、布局布线方法等,支撑百芯粒/万核级规模集成芯片的设计。

  (三)芯粒尺度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与界面理论。

  明晰三维结构下集成芯片中电-热-力多物理场的相互耦合机制,构建芯粒尺度的多物理场、多界面耦合的快速、精确的仿真计算方法,支撑3D集成芯片的设计和制造。

三、指南建议书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管理办法》,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包括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4个亚类,本次指南建议征集主要针对重点支持项目亚类。重点支持项目是指研究方向属于国际前沿,创新性强,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和研究队伍,有望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且对重大研究计划目标的完成有重要作用的项目。

  指南建议表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关系,包含与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重大研究计划目标的贡献;

  (2)拟展开的研究内容,强调其创新性和特色;

  (3)预期可能取得的进展及其可行性论证;

  (4)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建议团队的研究基础。

四、已发布指南方向及相关材料

 (一)2023年项目指南: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89955.htm

  (二)集成芯片与芯粒技术白皮书:https://www.gitlink.org.cn/zone/iChips/source/12

五、指南建议书提交方式

  请于2024年1月23日前通过Email将“指南建议表”电子版(见附件)发至联系人邮箱,附件名/邮件名按照“集成芯片24+项目名称+第一建议人姓名”规则命名。

联系人:甘甜  邮箱:gantian@nsfc.gov.cn  联系电话:010-62327780

(发布时间:2024年1月9日  发文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3、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广东)指南建议的通知。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下简称“联合基金”)指南征集有关部署安排,为做好我省2025年度联合基金指南建议遴选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联合基金的实施内容,应注重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面向我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关键核心技术前端科学问题以及前沿科学问题,重点围绕生物与农业、环境与生态、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人口与健康等领域进行凝练。指南建议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科学性。应围绕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产业发展中的紧迫需求、行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提出,突出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与特色,内容应聚焦科学问题,提炼精准,特色鲜明,具备创新性;体现基础研究特点,避免偏技术应用,避免出现“开发”等非基础研究常用词汇;避免选取陈旧或重复资助的研究方向,特别需要避免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部其他已资助项目的重复。

  (二)规范性。应当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文字表述简明扼要、高度凝练,避免出现语句不通顺、字词重复、丢字错字等问题。每条指南建议研究方向只能涉及一个科学部,并明确至少一个二级学科代码。

  (三)包容性。研究方向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不出现明显限制性要素,且有其他相关团队开展研究,确保一定的竞争性。

  (四)导向性。在具有一定包容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体现广东省的需求、优势和区域特色,面向全国有较强竞争力。

  (五)安全性。指南建议需注重防范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科技安全风险,遵循科研伦理准则。

二、征集要求

  (一)本次指南建议按照资助强度260万元/项(直接费用)、实施期限4年进行征集。

  (二)指南建议推荐单位应是广东省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的依托单位,并在2021~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获批立项。推荐单位应结合自身学科优势,注重人才梯度培养,积极推荐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提出的建议,同时,要综合考虑个人限项等因素,确保最终被采纳的指南都能有效组织申报。原则上由推荐单位统一报送,不支持个人单独报送;不推荐有在研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的负责人提出的指南建议。

  (三)指南建议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至少2项面上项目或1项面上以上类型项目的经历,或有承担省级基础研究重点以上项目的经历,并符合国家基金委对项目申请人的限项要求。

  (四)鼓励提出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关密切相关的指南建议。

  (五)本次指南的征集采取限项推荐的方式进行。

  1.每个推荐单位原则上可报送1项指南建议;2023年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每超过20项可增加报送1项指南建议,或有获得重点及以上项目类别立项的单位可增加报送1项指南建议。此类上限为15项。

  2.国家实验室可增加报送3项(不含国家实验室分基地);广东省实验室可增加报送2项;牵头建有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科技部)的依托单位,每建有1家可增加报送1项。该点与第一点限项可叠加累计。

  3.推荐单位应统筹本单位的优势团队,同一单位同一领域报送的建议不超过5项。

三、指南征集时间及方式

  (一)本次指南建议征集统一采用线上征集方式,请各单位通过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网址:http://pro.gdstc.gd.gov.cn/)进行填报,无需提交纸质材料。

  (二)本次指南建议征集线上填报时间为2024年1月13日9时~2月18日17时。依托单位推荐时间为2024年2月18日17时~2月21日17时。

  请各单位高度重视,抓紧组织遴选并认真审核报送,如超限项推荐,将予以退回。

  联系人及电话:王依莉,020-83163881

  (发布时间:2024年1月9日    发文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4、深圳市商务发展促进中心关于公开征集2024年商务领域课题研究选题的通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为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建言献策。现向各有关单位征集2024年商务领域课题研究选题建议,切实推进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开展。

  请各有关单位围绕“双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结合国际经贸发展最新动态及演变趋势,聚焦我市商务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就深圳如何先行先试,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最佳联接点,提出选题建议,填写选题征集表(附件),于1月26日(星期五)前将选题征集表发送至电子邮箱wangkaijing@commerce.sz.gov.cn。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2日    发文单位:深圳市商务发展促进中心)

 

国家部委项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2024年第一批研究课题征集公告。

发文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

发布时间:2024年1月5日

截止时间:2024年1月19日

摘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前瞻性研究事关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现向社会公开征集课题研究单位。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研究题目及要点

  1.“十五五”时期世界经济走势及对我国影响研究

  从政治、经贸、科技、人口、气候等方面,系统梳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所处周期和政策取向,研判“十五五”时期世界经济走势及对我国发展影响,提出应对举措建议。

  2.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及对我国影响研究

  梳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演变态势,研判“十五五”时期可能取得革命性进展的技术突破及其主要策源地,分析对全球创新版图、竞争格局、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及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应对举措建议。

  3.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研究

  梳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调整历程,研判今后一个时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构的影响因素和趋势特征,评估对我国产业升级、跨境投资、贸易合作等方面影响,研究提出“十五五”时期稳固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总体思路和政策举措建议。

  4.全球经贸规则体系变化趋势及应对举措研究

  梳理近年来全球经贸规则成员结构、准入要求、协议内容等方面的变化,研判区域主义、保护主义等经济全球化逆流的演变方向,分析全球经贸规则体系变化趋势、对我国影响以及应对思路举措建议。

  5.全球能源格局演变趋势及对我国影响研究

  结合资源储量、经济发展等因素预测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演变态势,分析应对气候变化、新能源革命和地缘政治冲突对能源供需的影响,研究提出应对全球能源格局演变、保持进口来源通道稳定的总体思路和任务举措建议。

  6.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演变趋势及对我国影响研究

  分析主要大国力量对比变化和热点地缘冲突演变态势,研判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主要演变方向和对我影响,重点分析我国周边地缘环境变化和潜在风险,研究提出需要抓住的重大战略机遇、需要应对的重大风险挑战和思路举措建议。

  7.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演变趋势及应对举措研究

  梳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的困难挑战,研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内涵特征,研判今后一个时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演变趋势及对我影响,研究提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举措建议。

  8.“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研究

  分析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条件变化,立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研判“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所处阶段、主要特征及其突出表现。

  9.人口发展趋势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预测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演变趋势,分析人口条件变化对要素投入、投资消费、公共服务、区域发展等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十五五”时期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建议。

  10.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研判今后一个时期人工智能技术的变革趋势,分析其对产业、就业、收入分配、社会治理、法律伦理等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提出“十五五”时期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建议。

  11.“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研究

  分析国内外环境变化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研判可能迟滞甚至中断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风险,系统阐述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时期的内涵和外延,研究提出抢抓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具体思路和关键举措。

  12.“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标研究

  着眼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充分考虑外部环境、要素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风险防范等因素,研究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指标设置建议,在进行平衡匹配基础上测算主要指标2030年目标值。

  13.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研究

  梳理近年来我国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十五五”时期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城乡区域结构等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调整优化的思路方向、实施路径和政策举措建议。

  14.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测算近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分析制约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突出问题,对比其他主要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围绕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提升人力资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十五五”时期我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思路、阶段性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建议。

  15.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和目标研究

  研究到2035年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具体内涵、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分析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突出短板和重点攻关领域,提出“十五五”时期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思路、阶段性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建议。

  16.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主攻方向和任务举措研究

  梳理世界科技强国在研发投入、人才队伍、创新生态等方面普遍特征,分析我国创新体系存在的突出短板,围绕优化重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等方面,研究提出“十五五”时期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建议。

  17.建设与科技强国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

  梳理世界主要科技强国的人才队伍结构、培养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特征,分析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突出短板,围绕支撑科技强国建设目标,研究提出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和科技人才队伍壮大的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建议。

  18.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研究

  梳理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形成的支撑条件和策源规律,对比世界科技强国分析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的突出短板,研究需要重点加强创新投入的关键领域,提出“十五五”时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建议。

  19.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路径举措研究

  梳理数字技术创新突破的进展和趋势,分析我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面临的形势挑战,聚焦培育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研究提出“十五五”时期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主攻方向、重点任务、重大工程等政策举措建议。

  20.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研究

  梳理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进展和突出短板,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需求升级对服务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围绕服务业更好支撑先进制造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就业岗位扩容,提出“十五五”时期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建议。

  21.我国产业未来发展新赛道新优势研究

  梳理技术突破快、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新支柱产业,测算未来5—10年全球和我国相关产业潜在发展规模,分析我国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面临困难挑战,研究提出培育新支柱产业、塑造竞争新优势的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建议。

  22.贯通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重大战略的体制机制研究

  分析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围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研究提出以区域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为基础、区域重大战略协同互动的融合发展思路,明确“十五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建议。

  23.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重大举措研究

  梳理制约经营主体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统筹市场化改革、高水平开放和法治化建设,研究“十五五”时期国资国企、垄断行业、要素配置、市场体系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提出具有标志性和牵引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建议。

  24.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研究

  梳理当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状况和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以构建各级政府间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为目标,研究提出“十五五”时期明晰财权事权、完善转移支付体系、优化税制结构和财力划分等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建议。

  25.构建国有和民营企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研究

  研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科学内涵和实现形式,分析当前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困难,围绕促进国有和民营企业宏观上生态协同、中观上产业链互补、微观上要素平等使用,研究提出推动形成国有和民营企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的改革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建议。

  26.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关键举措研究

  梳理现代化先行国家生态环境治理历程和经验,分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短板弱项,锚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要求,研究提出“十五五”时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指标并测算目标值,明确支撑目标实现的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建议。

二、申报要求

  (一)课题申报单位必须具有完成课题必备的人才条件和物质条件,原则上应是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课题负责人应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课题申报单位要根据自身优势精心组建课题组,鼓励组成跨领域、跨学科的专家团队联合研究。为确保集中精力开展研究,每位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

  (二)研究课题申报书请下载附件并按要求填写。申报书需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盖章确认,一式2份,通过邮政EMS寄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阳镇,邮编:100824),信封上请注明“申报课题”字样。同时,还需将申报书电子版发至ghsketi@163.com,并以“申报课题序号—课题负责人姓名—申报单位名称”命名申报书。

  (三)申报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19日(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

  (四)我司将对研究课题申报书进行审核,按程序择优遴选。结果确定后,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发布公告信息,并与入选单位签订正式合同,原则上给予每个课题10万元的经费资助。

  (五)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六)课题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归我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所有。课题承担单位及参加人员如公开发表研究成果,必须事先征得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同意,在所发表成果上必须标明“本项研究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课题研究项目资助”等字样。

三、课题执行时间要求

  课题执行时间为签订合同之日起至2024年5月底。课题承担单位应按照我司要求按时组织开展课题开题、中期评议和结题评审。

  联系人:阳  镇  010—68501941

 

2、“高马赫发动机燃料主动冷却和燃烧过程关键问题”专项项目指南。

发文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年1月9日

截止时间:2024年2月15日

摘要:

  燃料主动冷却和燃烧组织是制约吸气式高马赫飞行的关键技术瓶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设立“高马赫发动机燃料主动冷却和燃烧过程关键问题”专项,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我国新型空天飞行器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

一、科学目标

  本专项聚焦可重复使用高马赫(马赫8+)冲压发动机燃料主动冷却和燃烧组织需求,探索物理化学、流体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多学科协同研究机制,发展燃料裂解气燃烧动力学机理,建立高温结焦抑制方法,实现裂解气稳定流动和强化传热调控,开展燃烧室集成实验验证,突破高马赫发动机燃料主动冷却技术瓶颈。

二、拟资助研究方向

  (一)碳氢燃料裂解/结焦/燃烧机理和动力学建模。

  针对高马赫冲压发动机燃料冷却和燃烧组织关键基础问题,研究碳氢燃料高温裂解和结焦机制;发展裂解结焦和燃烧反应测量方法;研究高速空气-燃料分子碰撞传能和电子激发态对燃烧反应的影响;建立工程尺度裂解/燃烧多燃料适用动力学模型。

  (二)燃料高温结焦抑制和过程调控方法。

  针对高马赫冲压发动机燃料裂解流动换热和高温结焦技术瓶颈,发展燃料热沉提升和结焦抑制方法,实现普通碳氢燃料800℃以上小时级稳定实验运行;发展高温裂解气换热系数等物性测量方法;发展燃料裂解/换热动态耦合的稳定换热调控方法。

  (三)发动机燃烧室燃料主动冷却新方法。

  针对高马赫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复杂热流条件,开展碳氢燃料新型冷却结构和冷却匹配方案研究;开展燃料裂解和燃烧室壁面热流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实现燃料热沉高效利用,完成模拟马赫8飞行的燃料主动冷却燃烧室地面实验验证,形成燃料主动冷却新方法。

三、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本专项项目资助期限为5年,项目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6月1日-2029年5月31日”,拟资助1项,直接费用为1500万元。申请书研究内容应包含项目指南拟资助方向。

其他详见: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91488.htm

 

3、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发文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1日

截止时间:2024年3月20日

摘要:

  相较于2023年的项目指南,粗略看来2024年度项目指南变动不大。最重要的几项改革在指南发布前均已发出公告,这包括了:

  择优遴选不超过 2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给予第二个五年滚动支持,资助强度加倍,达到 800 万元/项。

  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中单设赛道,专门资助最高年龄不超过 55 周岁、平均年龄不超过 50 周岁的年轻科研团队。

  将女性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放宽到 48 周岁。

  继续试点开展对优秀博士研究生、本科生的资助,坚持“少而精”,为构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

  将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简化为“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两类研究属性。

  试点对加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贵州省、云南省和甘肃省这9个基础研究薄弱的地区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

  具体指南详见: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1503/

 

广东省市项目

 

1、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圳市电化学储能产业项目谋划预研公开招标的公告。

发文单位:深圳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4年1月8日

截止时间:2024年1月22日

摘要:

  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为抢抓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发展机遇,积极打造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持续谋划、招引培育电化学储能产业重大项目,现向社会公开选聘“深圳市电化学储能产业项目谋划预研”项目的研究单位。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委托单位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申请单位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国际组织、咨询机构,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

三、研究项目

  深圳市电化学储能产业项目谋划预研。

四、具体要求

  1.申请者应当是依法成立的机构或组织,不接受个人申请。鼓励组成跨领域、跨学科的专家团队联合研究。

  2.项目负责人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项目组负责人应当是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作为项目组负责人。

  3.项目成员应当熟悉申请项目领域和深圳实际情况,并有一定研究基础,注重调查研究、紧贴深圳实际,注重比较研究和对比分析,突出针对性和操作性。

  4.项目研究应具有前瞻性,面向未来、视野开阔,科学研判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应体系完整、内容全面、材料丰富。包括但不限于:结合广东、深圳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实际,研究深圳电化学储能产业的核心要素,比较分析与兄弟城市储能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明确深圳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力方向,形成产业投资图谱,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5.项目成果以研究报告形式提交,鼓励创新专栏、图表和案例等表现形式,对涉及地理空间布局的必须附上相关图件。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成员对有关内容真实性、可靠性和知识产权负责,引用内容和数据应当注明出处。

五、服务期限与研究经费

  项目服务期限6个月,研究经费不超过85.6万元。

   附件3:深圳市电化学储能产业项目谋划预研招标书

 

2、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

发文单位: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1日

截止时间:2024年2月23日

摘要: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行业创新能力,根据《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我局现组织开展2024年第一批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市建设科技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型和方向

  2024年市建设科技项目申报包括软科学研究、科研开发、科技应用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科技合作共四类。申报项目应当聚焦重点领域和方向,突出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具有较强推广应用价值,对促进工程建设领域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软科学研究类项目

  申报软科学研究的项目应当属于发展规划、法规政策、体制机制、实施路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项目,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可以为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支持选题方向:建设科技创新、智能建造、绿色低碳、新型建筑工业化等领域的软科学研究。

  (二)科研开发类项目

  申报科研开发的项目应当属于工程建设领域内开展的研究及新技术开发(含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下同)等项目,可以解决工程建设行业共性关键问题,对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和社会价值。

  重点专项1光储直柔

  支持选题方向:建筑光伏一体化研究、光储直柔园区应用技术研究、新型建筑供配电系统应用研究、光储直柔模块管理系统研究、基于模块化建筑的光储直柔集成应用研究、建筑柔性用电研究、电动汽车光储充及与建筑电能互动研究。

  重点专项2超低能耗等节能低碳建筑

  支持选题方向: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研究、(近)零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零碳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大型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智慧运行技术研究、建筑能耗(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研究、既有建筑节能及超低能耗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超低能耗技术研发。

  重点专项3绿色建筑

  支持选题方向:超高层三星级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本土化低成本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绿色建筑相关国际标准对标研究、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专项4模块化建筑

  支持选题方向: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研究、混凝土模块化建筑研究、模块化机房研究、模块化幕墙研究、模块化地连墙研究、模块化电梯建造研究、模块化建筑质量控制与检测研究、模块化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研究。

  重点专项5数字孪生

  支持选题方向:自主可控BIM软件研究、基于BIM的设计协同平台研究、三维图形引擎研究、CIM技术应用研究、建筑产业互联网研究。

  重点专项6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

  支持选题方向: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鸿蒙系统技术应用研究、5G技术应用研究、无人机应用研究。

  重点专项7智能建造设备装备

  支持选题方向:智能检测设备技术研究、建筑机器人研究、智能机械装备研究、智能施工装备集成平台研究、智能施工装备安全管理研究。

  重点专项8新型建筑材料

  支持选题方向:绿色建材及其应用研究、高性能建筑材料及其应用研究、新型复合围护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固碳型建筑材料及其应用研究、新型储能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天然涂料及其应用研究、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

  重点专项9房屋安全

  支持选题方向:既有建筑安全风险防范技术研究、建筑抗震抗风防火抗爆韧性系统提升技术研究、建筑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技术研究、房屋建筑劣化研究、房屋安全快速检测鉴定技术(装备)研究。

  (三)科技应用工程类项目

  申报科技应用工程的项目应当属于集成应用工程建设领域先进适用新技术、综合效益显著且具有示范效应的建筑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支持广东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以及应用《深圳市建设工程新技术推广目录》新技术的建筑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申报。

  支持选题方向:建筑绿色低碳化、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建筑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建设工程项目科技应用示范。

  (四)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科技合作类项目

  申报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科技合作的项目应当属于本市单位与粤港澳或者国际同行在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工程建设或科技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开展合作的项目,有利于提升本市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水平。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项目应当符合本通知“一、申报类型和方向”有关要求,对选择“支持选题方向”的优先支持,科研开发类项目须在重点专项选题。

  (二)申报项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管理规定,无成果及权属方面的争议。

  (三)申报单位应当是在国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并且不存在科研诚信异常情况。

  (四)申报软科学研究、科研开发、科技应用工程的项目应当在本市实施。

  (五)申报软科学研究、科研开发的项目应当具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开发基础;申报科技应用工程的项目应当完成相关工程建设报批手续;申报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科技合作的项目,应当已与粤港澳或者国际同行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六)软科学研究、科研开发类项目由主要完成单位牵头申报;科技应用工程类项目由建设单位牵头申报,或者由获得建设单位书面同意的参与单位牵头申报;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科技合作类项目由本市单位牵头申报。

三、申报材料

  (一)申报书(原件);

  (二)申报项目汇总表(原件);

  (三)其他资料:1.申报科技应用工程的项目,若申报单位非建设单位的,需提供建设单位同意申报的书面意见(原件);2.申报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科技合作的项目,需提供科技合作协议文件(复印件);3.其他证明材料。

  以上资料纸质件一式五份,将作为市建设科技项目立项后实施、管理和验收考核的依据。

四、申报程序和要求

  (一)推荐意见。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建的科技应用工程项目,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申报并出具推荐意见。其他项目无需推荐意见。

  (二)提交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备齐申报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至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申报资料电子版(可编辑版本+盖章版扫描件)同步发送至邮箱:cjzxtgk@zjj.sz.gov.cn。

  (三)申报时间。本次申报时间截止日期为2024年2月23日。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联系人:曹小艳。

  联系电话:0755-83786667。

  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红荔路莲花大厦东座12楼1210室。

 

 

科技资讯1.8-1.12附件

2024年1月12日 14:55
浏览量:0
收藏